有時候,並不是一直等著,就能如願。
劉仁杰眾人蹲守了許久,官兵沒再攻城,賊人也未有所動作。
在所攜帶的乾糧快要吃完時,劉仁杰讓兩個運糧隊的隊員趕回鎮雄縣城,去拿乾糧來。而劉仁杰眾人,用著剩下的乾糧,繼續蹲守著。
就在劉仁杰有所猜疑,官兵是不是要那麼圍困著賊人之時,官兵終於又要攻城了。
只是,官兵的攻城,卻沒有之前的進攻力度,而是試探著,佯攻幾下便又退了回來。倒是雙方弓箭手,尋找著最佳的射擊距離,互相對射著。
而近幾天,官兵每天都會佯攻一段時間。
幾個少年當然不明所以了,劉仁杰便給他們做解釋。
“上次官兵攻城未遂意,但卻也知道了賊人的實力。此次你們見到,官兵好似在做無用的攻擊。其實不然,官兵是在試探,他們在試探每一段城牆賊人的攻擊力度,由此來判斷哪一段城牆,他們去進攻時,會受到更低的傷害。”
“我知道了,然後官兵就會受到傷害最低的那段城牆做為登牆的目標。”
“也是也不是,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沒有固定不變的形勢。官兵可能在進攻前選定了某一段城牆作為登牆點,但是在進攻時,發現那段城牆的防守力度增強了,而放棄掉換別的城牆段,也是有可能的。或者是官兵在進攻時發現另一段城牆防守力度更弱,也會換成攻擊此段城牆作為登牆點,這些都取決於官兵的指揮官。所以,作為一支隊伍的指揮官,要隨時瞭解戰場上的形勢,從而做出最優的判斷,這樣能使自己的隊伍,少死許多人。”
官兵在多日的試探之後,開始了全力的進攻。
依然如上次的攻城一樣,官兵先要架起攻城梯,才能登上城牆。
城門處,依然有撞擊城門的的官兵小隊。
也一如上次一樣,官兵跑至城牆根,途中倒下了一些官兵。只是此次與上次不同,官兵更會躲避射擊。同時,官兵的弓箭手,更會找尋到城牆上賊人的弓箭手。因此,此次奔跑途中,官兵倒下的,沒有上次攻城時、奔跑途中倒下的多。
攻城梯被架起,官兵們開始爬梯了。有了上次的攻城經驗,此次頭個爬梯的官兵的盾牌更為大些。
只見頭個爬梯的官兵舉著盾牌,邊爬邊觀察著城牆上的情形,他的行動更為穩健,而不是如上次攻城時般求速。
而後面跟著的官兵,更為密集,顯然是在攻城前有所準備,知道利用空間,增加能同時上到城牆的人數。
舉著盾牌的官兵在快到攻城梯頂端時,稍停了下來,蓄著力。而後,突然發力向城牆撲去。後面的官兵在頭個官兵發力向城牆撲去後,則快速的上爬,也向城牆撲去。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各段城牆,不時的,就有官兵上到城牆,與賊人廝殺起來。
而對城門的撞擊,官兵也改了方式,不再是一支撞擊小隊不停的撞擊城門。而是不停地換著撞擊小隊,對城門不間斷的撞擊著,如此,便能保持住了撞擊的力度。
官兵的指揮官見到陸續有官兵攻上城牆,沒再太多等,只保留了自己的方陣隊伍,讓其他的官兵隊伍全員壓上。
常德縣城的西門,官兵一開始進攻,便進入了火熱化。
而就在此時,在南門那邊高坡的運糧隊隊員有一人,從隱蔽的小徑跑了過來。
“南門那邊,賊人衝出來了,正在與官兵廝殺。”
“什麼?賊人衝出來了?你們幾個留在這裡,小心些,我過去看看,走,邊走邊細細的說。”
“南門那邊的官兵,依然列好隊在南門外站著。突然的,城門就開啟了。然後,城裡出來了許多的賊人。賊人出來後,也是列隊排好兵陣。”
“賊人在列隊排兵陣的時候,官兵呢,他們只是看著嗎?”
“是的,官兵還是站著看著。”
“真蠢,你繼續說。”
“待賊人列隊排好三個兵陣後,賊人的三個兵陣就往前行進,向官兵壓了過來。而城門那,依然有賊人在繼續出城,又排起兵陣來。待三個兵陣的賊人與官兵的兵陣接觸廝殺時,城門前,賊人又排好了三個兵陣,又向前行進起來。而這時,我想起來了要把資訊告知與你,便過來了。”
劉仁杰到高坡時,正見到官兵與賊人在廝殺著。
雙方都是盾兵在前,相互頂著,兵刃相見的場面並不多。
但是劉仁杰從高處往下望,明顯的看到,賊人的隊伍要比官兵的隊伍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