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戰鬥的場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官兵佔據了上風,勝利是遲早之事。因為,賊人的左邊隊伍,已無力抵抗。更是因為無力抵抗,已經影響到了整個戰局。
此時,賊人的指揮官,還未做出改變,大概只是一樣事因了。
他在等他們的突襲隊伍的結果出來,如果他們奇兵突襲官兵中軍隊伍成功的話,或許,就是翻盤的機會。
如此的話,賊人的中軍隊伍,一直未有行動,就解釋得通了,劉仁杰如此想著。
此時的劉仁杰,並未參與到戰鬥中,他從戰場中退回,在戰場外遠望著。
二隊已參與到圍擊賊人左邊的隊伍,並且正興奮的圍擊著。
一隊保持著警惕,遊離在戰場邊,時不時的,用投槍攻擊著。更多的一隊人員,集在劉仁杰身邊。
從劉仁杰所處的位置,還是能看到官兵中軍隊伍的那處小戰場。
既然想到了賊人指揮官的想法,劉仁杰便時不時的關注一下那處小戰場。
他當然不希望,官兵的中軍隊伍,被賊人的突襲隊伍掀翻,由此使整個戰面的形勢轉換。
他也不想帶著一隊的人員前去相幫,因為一隊的人員,都是他們啟營的人。
前去相幫,意味著風險存在。有風險的存在,就會有人員傷亡的可能,他不想讓他們啟營的人置於風險中。
再說,此時那處小戰場的形勢,官兵的中軍隊伍,並未處於劣勢。相反的,官兵的中軍隊伍,穩穩有吃掉賊人突襲隊伍的趨勢。官兵的中軍隊伍,沒那麼的廢。
最終,賊人的中軍隊伍,還是傳出了撤退的指令。
在戰場上,處於劣勢的一方,要想安然退兵,也得是有策略的,而不是想退就退的。搞不好,會產生大潰敗,會被優勢方進行大追殺。歷來戰場上大勝,都是由對方的大潰敗成就的。
賊人中軍隊伍的撤退指令傳出後,最先退的,不是正在拼命抵抗官兵攻擊的賊人大部隊。
而是,正在由突襲而變成陣地戰的那支奇兵。
那支奇兵的撤退,可以用丟兵棄甲來形容,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然而,官兵的中軍隊伍,但未做任何追擊,他們看著賊人的突襲隊伍,狼狽的退去。
“傑哥,突襲官兵中軍隊伍的賊人退去了,可是,官兵為何不追擊呢?”
“大壯,如果官兵追擊而去,不巧,落入賊人設的伏。賊人把追擊的官兵擊殺,再反過來,把官兵的中軍隊伍滅掉,把官兵的指揮官殺之,以此資訊,擾亂官兵的軍心,由此翻盤。你覺得,官兵的中軍隊伍,還有必要追擊那支賊人的突襲小隊伍嗎?”
“傑哥,你這麼說也對,官兵的中軍隊伍,的確很重要,他們沒必要冒險。只是,看著敵方的潰敗如此狼狽,那麼一個好殺敵的機會,失去了很是可惜。”
“大壯,那的確是一個很好殺敵的機會。但是你永遠要記住,適時才是最重要的。適時,便是需要你考慮到各種因素,從而做出適時的判斷,才能使勝利保持到最後。就拿當前的形勢來分析吧,官兵的中軍隊伍,他們在賊人的突襲中,也是有傷亡的,有損失的。所以他們不敢保證,如遇到我所說的情況時,他們能保全自己。所以他們未做出追擊的舉動,那是對的。如若他們的實力,強大到就算再有如此多的突襲隊伍前來,他們依然有戰勝的實力,那麼,他們便可以放心的前去追擊,擴大戰果。很明顯,他們沒有那個信心,所以他們沒有行動。”
在賊人突襲隊伍狼狽的退去的同時,賊人的大部隊,卻正在組織著防禦。
他們收到了撤退的指令,反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勇猛。
戰場上很奇怪,很多時候,當戰爭中的人遇到了死亡的威脅,他們會勇猛起來。當他們看到生的希望,他們也會勇猛起來。
無非,便是想遠離死亡。
誰的一時奮勇,都是有效果的,更何況是一群人的一時奮勇。
官兵們當然不想讓賊人安然退去,只是,他們大體的心態,與賊人大體的心態不一樣。因為他們沒有了死亡的威脅,他們的奮勇程度,便不如賊人們那麼的賣力。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賊人們組織起了更加牢固的防禦,同時,在緩慢的後退。
在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已經很明顯了,賊人的隊伍在組織著撤退。官兵的隊伍,因為沒有死亡的威脅,反而不如之前那麼賣力的攻擊了。
劉仁杰看到賊人的舉動,他不得不佩服賊人指揮官的能耐。縱使在如此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