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玉玄道長並不需要他的救治。
或者說餘一丁還拿不定主意是否一定要對老道出手相救,這是因為會面之時玉玄道長的言行讓餘一丁一直覺得有些怪異,當時的情形之下,玉玄道長的表現實在不像是一位得道高人應該有的狀態。
不過沒等餘一丁繼續思考,這時幾個人已經來到道觀的第三層平臺,除了中間的一座大殿,在兩旁還各有一排廂房,另外離開石砌的平臺基座,還可以看見向兩旁坡地的樹林延伸的土路,那裡通向的不是茅廁就是道人們在山坡上開闢出來的田地,這樣的許多塊田地在每一層平臺的兩旁都有,裡面種植了各種蔬菜瓜果,幾乎可以提供觀內道人日常所需的大部分蔬菜,如果還有不夠,才會有專門的火鐮道人下山在青烏鎮上採購。
,!
接下來接引道人帶領幾人仔細檢視了這一層所有房屋。
大殿之內供奉著幾尊泥塑的雕像,或立或坐,高一些的有丈許身高,坐姿的雕像也有五六尺高,一個個道袍綸巾鶴髮長髯,手中持有之物不是寶劍就是摺扇,每尊雕像的眉目間都是慈祥中透露出幾分威嚴,餘一丁雖說認不出供奉的是些什麼神仙,但是觀之卻讓人生出一種納頭欲拜的衝動,不得不說打造這些雕像的工匠確實善於把握人心。
除了雕像之外整個大殿內就只剩下帷幔蒲團之類的東西,最後就連屋頂的樑柱之間的空隙也被老魏仔細檢視了一番,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藏人的地方。
接下來便是兩側的廂房,足有一二十間,從其內的擺設便可知都是觀內道人的修行之所,不是禪房便是臥室,每一間屋子的床下衣櫃也被老魏仔細檢視了個遍,修道之人肯定不會有太多身外之物,所以檢查這些偏房也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老魏已經不是第一次搜查上清觀,在接引道人和餘一丁三人的陪同下,他輕車熟路一般檢視完第三層平臺上的所有房間後,此時天色已經漸漸變暗,就在餘一丁他們準備前往第二層平臺時,老魏手下的那幾名捕快也趕到了道觀。
捕快們完全按照老魏的命令,以那個洞穴旁的大樹為中心,將附近整片樹林全都搜尋了一遍,結果仍是一無所獲,後來因天色漸暗,已經看不太清楚周圍的景象,這才彙集到上清觀來,聽候老魏的下一步指示。
其實在接引道人回答住持的提問,告訴他觀內沒有發現任何異狀之時,老魏就已經猜測到就算自己帶著手下人將上清觀再次翻個底朝天也不太可能會有什麼收穫,而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餘一丁的意見。
於是在那些捕快來到三層平臺站成一排等候老魏的命令之時,他便恭敬地對餘一丁說道,“餘先生,你看接下來我們又該如何行事?”
餘一丁原本的想法就是陪著老魏一起搜尋那名受傷的賊人,這是眼下唯一的線索,他能給予老魏的最大幫助就是他有能力擊傷賊人,然後伺機抓捕,這是老魏和他的那群手下根本做不到的,也是老魏對餘一丁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最大原因。
而對於餘一丁來說,除了擒獲賊人,此行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順便前來上清觀,向玉玄道長詢問一下烏蒙山區那個流傳了數百年的傳說。
誰知進了道觀以後餘一丁才意識到自己似乎把事情想的過於簡單了一些,現在別說那個賊人團伙,就是上清觀本身的水都有點深啊。
此時面對老魏的再次詢問,餘一丁本想再來一句“緝捕逃犯本是你們衙役的職責所在,我哪裡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可是轉眼便看見站在一旁的接引道人面露異色,於是話到嘴邊又被餘一丁使勁嚥了回去。
他明白道人的疑惑因何而來,按說老魏是鎮上的捕頭,而據他的介紹餘一丁只是一位遭受賊人搶劫的受害者,可是捕頭辦案能讓受害者跟隨已經是出乎常人所料了,就此也可說明餘一丁的身份很不一般,而此時老魏居然還會向餘一丁請教如何辦案,這就實在太過有違常理,不由得接引道人不詫異。
“魏捕頭,依在下所見,還是讓你的手下抓緊時間將道觀內的其餘地方全都搜查一遍吧。”想了想後餘一丁答道。
“對對對!就依先生所言,你們幾個小子,還不趕緊跟著這位道爺仔細檢視觀內其餘的地方!”老魏趕緊對他的手下吩咐道。
“是!”
幾名捕快異口同聲答道,隨後便轉頭看向接引道人。
道人頗有幾分遲疑道,“那個……,還請幾位隨貧道來吧。”
“辛苦道爺了!”那位名叫老六的捕快對著接引道人拱手道。
接引道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