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書和楊大學士說的沒錯。”
“寶船隊連年出海確實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如今南洋和西洋的海盜已除,我們應該繼續奉行太祖皇帝的禁海之策。”
殿下的其他支援朱高熾的大臣們紛紛附和。
朱棣皺了一下眉頭,不置可否。
殿下的鄭和看到這一幕,心裡一涼。
他侍奉朱棣多年,自然對朱棣的微表情所表達的含義很明白。
只要朱棣做這個表情,那多半是表示否定。
鄭和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己明明立了這麼大的功,卻連這麼一個小小的請求都不能滿足。
他對朱棣的態度也有了一絲絲的微妙的變化。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炆敏銳的察覺到了現在正是徹底拉攏鄭和的好機會。
而且他早就預料到了鄭和在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會遭到朱高熾手下的大臣們反對。
所以他在進宮前,特意給朱高煦說過,如果出現這個情況,應該怎麼應對。
畢竟他現在的身份是個傀儡,這種事情他是沒有辦法出頭的,只能派朱高煦出馬。
於是他給正在跟朱高燧開小差的朱高煦使了個眼色。
朱高煦的餘光瞟到了朱允炆,立刻會意。
“父王!”
“兒臣覺得應該繼續派遣鄭和出海!”
就在大家以為朱棣要拒絕鄭和的請求的時候,朱高煦挺身而出了。
原本已經有些絕望的鄭和見朱高煦又如天降猛男一般出場了,這讓他心裡又燃起了希望。
同時心裡暗道:沒想到漢王才是真正一言九鼎的男子漢,比起世子那些虛偽的人強多了。
無論這次為我爭論成功與否,我都為漢王馬首是瞻。
“哦?”
“你說說為什麼?”
朱棣饒有興致地看向朱高煦。
他心裡其實已經贊同了金忠和楊士奇的觀點。
但他還是想聽聽自己這個“沒頭腦”的兒子能以什麼理由來說服他。
“父王!”
“您作為大明的監國,應該一言九鼎。”
“既然剛才您當著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使節的面說了讓鄭公公自己說要什麼賞賜,那就應該答應兌現鄭公公提出的請求。”
朱高煦先是以誠信這個理由來促成朱棣答應鄭和的請求。
“漢王,本王只是問鄭和他想要什麼賞賜,而不是說他想要什麼賞賜,本王就給他什麼賞賜!”
朱棣直接就反駁了朱高煦這個理由。
這讓那些支援朱高熾的大臣們面露喜色。
他們覺得漢王這次要吃癟了。
鄭和也暗暗的嘆了口氣。
“父王!”
“每年出海一次,確實過於頻繁。”
“但兒臣覺得每兩年出海一次還是很有必要的。”
朱高煦並沒有因為朱棣的反駁而放棄,而是按照朱允炆所教的話術,繼續跟朱棣辯論。
“現在陳祖義已經被抓了,就連萬里迢迢跑來作亂的佛郎機人也被抓了,他出海還有什麼用嗎?”
朱棣問道。
“父王!”
“陳祖義雖然被抓了,但說不定哪天,海上又蹦出來一個趙祖義,錢祖義,孫祖義。”
“所以兒臣覺得,應該讓鄭公公每兩年出海一次,既能向沿岸各國以及來往的商船展示我大明威德,又能震懾那些宵小之輩。”
“這可比等再出了一個陳祖義,朝廷派兵去圍剿花費的要少的多。”
朱高煦搬出了朱允炆告訴他的殺手鐧。
朱棣想了一下,微微點頭。
鄭和立刻捕捉到了朱棣這個小動作。
他知道朱棣被朱高煦說服了,心裡暗喜。
“漢王,你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如此。”
“鄭和,本王答應讓你每兩年率領寶船隊,代表大明巡遊南洋和西洋一次。”
朱棣最終還是答應了鄭和。
“謝燕王殿下!”
“謝漢王殿下!”
鄭和恭敬的給朱棣和朱高煦一人磕了個頭。
不過他給朱高煦磕的頭比朱棣的要低一些。
朱棣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因為他現在的注意力都在朱高煦身上。
“漢王,看來你在孝陵也沒有白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