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歷史長河裡,準噶爾就像一個甩不掉的“牛皮糖”,和清朝槓了數十年,讓好幾代皇帝都頭疼不已。到了乾隆這兒,他大手一揮,來了一場“終極對決”,把準噶爾徹底給平定了。乾隆到底用了啥神奇招數,讓這個難纏的對手乖乖“服軟”呢?咱一起來嘮嘮。
一、“老對手”的恩怨情仇
準噶爾是蒙古的一支,在西北那片草原上勢力越來越大,野心也跟著膨脹起來。他們時不時就騷擾清朝邊境,搶點牛羊、糧食啥的,還想擴張地盤,這可把清朝惹毛了。從康熙老爺子開始,就和準噶爾幹上了,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好幾仗。康熙親征,把準噶爾打得夠嗆,但這“牛皮糖”韌性十足,沒過多久又捲土重來。雍正時期也沒少和他們折騰,可一直沒能徹底解決問題。
二、乾隆上位:“這麻煩我來搞定!”
乾隆剛登基的時候,準噶爾還在那兒蹦躂。乾隆看著這老對手,心裡想:“我可不能讓你們再這麼囂張下去,看我怎麼收拾你們!”他先是仔細研究了前面幾位皇帝和準噶爾打仗的經驗教訓,發現這準噶爾雖然兵力不算多,但騎兵厲害,而且熟悉草原地形,打游擊那是一套一套的。乾隆就琢磨著,得想個新辦法,不能再按老套路來了。
三、瞅準時機:“內部先亂起來吧!”
乾隆運氣還不錯,這時候準噶爾內部出了大亂子。首領噶爾丹策零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各個部落也分成幾派,互相爭鬥,原本團結的準噶爾,一下子亂成了一鍋粥。乾隆一看,機會來了,這就叫“趁你病,要你命”。他立刻召集大臣們開會,商量出兵的事兒。有的大臣擔心這是陷阱,可乾隆信心滿滿:“他們現在自顧不暇,正是咱們出手的好時候!”
四、兩路出擊:“包餃子”戰術安排上
乾隆制定了一個超厲害的作戰計劃,派了兩路大軍,從不同方向對準噶爾發起進攻。北路軍由班第率領,西路軍則由永常帶領。這兩路大軍就像兩把大鉗子,要把準噶爾給“夾”住。
清軍的裝備也比以前升級了不少,有先進的火器,還有適應草原作戰的騎兵。士兵們士氣高昂,都想著能在這場戰役中立下戰功。而準噶爾這邊,因為內部爭鬥,人心惶惶,根本沒心思好好抵抗。他們的騎兵雖然還是很勇猛,但面對清軍有組織的進攻,也有點招架不住。
五、“閃電戰”:速戰速決,不給喘息機會
乾隆要求清軍打“閃電戰”,速戰速決,不給準噶爾喘息的機會。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準噶爾的腹地。準噶爾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那些原本還在爭權奪利的首領們,這下慌了神,趕緊組織力量抵抗,但已經來不及了。
清軍所到之處,準噶爾的部落紛紛投降。乾隆還實行了分化政策,對那些主動投降的部落給予優待,讓他們幫著清軍一起攻打頑固抵抗的勢力。這一招可太妙了,準噶爾的防線被徹底撕開。
六、徹底平定:“終於結束了這麻煩事兒!”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清軍終於把準噶爾給徹底平定了。曾經囂張跋扈的準噶爾,就這樣被乾隆給收拾得服服帖帖。乾隆這下可高興壞了,他覺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僅解決了清朝幾代人的心頭大患,還擴大了清朝的版圖。
乾隆平定準噶爾,那可是費了不少心思,也花了不少力氣。但正是他的果斷決策和巧妙戰術,才讓這場數十年的爭鬥畫上了句號。從那以後,西北邊境安穩了不少,百姓們也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