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年間,甘肅那邊鬧出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丑聞——甘肅冒賑案。這案子一曝光,好傢伙,整個甘肅官場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全省官員集體“翻車”,把乾隆氣得渾身發抖,直呼“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場貪腐大案的神秘面紗。
一、“天才”策劃:捐監生開啟的“撈錢大門”
故事還得從一個叫王亶望的傢伙說起。這人原本在江蘇任職,因為辦事能力還行,就被調到甘肅當布政使。他一到甘肅,就和當時的陝甘總督勒爾謹一拍即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撈錢計劃——恢復捐監生制度。
啥是捐監生呢?簡單來說,就是有錢人可以花錢買個監生的身份,以後就能參加科舉考試。本來這事兒也不是啥新鮮事兒,可王亶望他們卻玩出了新花樣。他們規定,捐監生不用交銀子,直接交糧食就行。這聽起來挺合理,畢竟甘肅是個窮地方,缺糧食嘛。可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沒打算收糧食,而是讓那些捐監生直接把糧食摺合成銀子上交。
這銀子一到手,就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然後,他們再虛報說收了多少多少糧食,這些糧食都用來賑災了。你瞧,這一招“空手套白狼”,玩得那叫一個溜,簡直就是“天才”的犯罪策劃。
二、瘋狂造假:甘肅官場的“集體狂歡”
王亶望和勒爾謹帶頭幹起了這違法亂紀的事兒,下面的官員們一看,也都紛紛效仿。甘肅全省上下,從州府到縣衙,各級官員都參與到了這場冒賑的“狂歡”中。他們就像一群餓狼,瘋狂地瓜分著這些不義之財。
為了讓這場騙局看起來更真實,他們還偽造了大量的公文和賬目。今天上報說某個地方鬧旱災,明天又說某個地方發洪水,總之就是各種天災不斷。然後,他們就拿著這些假報告,向朝廷申請賑災糧。朝廷也沒多想,一看災情這麼嚴重,就趕緊撥錢撥糧。可這些錢和糧,大部分都被他們私吞了,真正用到災民身上的,少得可憐。
這甘肅官場,簡直成了一個貪腐的大染缸,上上下下都被染得漆黑一片。官員們每天想的不是怎麼為百姓做事,而是怎麼撈更多的錢。他們相互勾結,相互包庇,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把甘肅搞得烏煙瘴氣。
三、東窗事發:一場大雨“澆滅”了貪腐美夢
俗話說得好,“紙包不住火”,這麼大的一個騙局,遲早是要被揭穿的。而揭開這場騙局的,竟然是一場大雨。
有一次,浙江發生了水災,朝廷派王亶望去浙江協助救災。王亶望到了浙江後,為了討好乾隆,就捐出了大量的銀子。乾隆一看,這王亶望平時在甘肅那麼清廉,怎麼突然這麼有錢了?心裡就起了疑心。
就在這個時候,甘肅那邊又上報說當地發生了旱災,請求朝廷賑災。可巧了,當時有個叫阿桂的大臣正在甘肅帶兵打仗,他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摺,說甘肅這幾天大雨連綿,根本不像有旱災的樣子。乾隆一看,這前後矛盾啊,再聯想到王亶望的異常表現,就覺得這裡面肯定有貓膩。於是,他立刻派人去甘肅調查。
這一查,可不得了,整個甘肅冒賑案的真相大白於天下。乾隆得知後,氣得暴跳如雷,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直信任的官員們,竟然在下面幹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兒。
四、嚴懲不貸:乾隆的“雷霆手段”
乾隆可不是吃素的,他下令嚴查此案,一定要把所有參與貪腐的官員都揪出來。這一查,發現甘肅全省上下,幾乎所有官員都參與了冒賑。乾隆氣得渾身發抖,他親自批示,對這些貪官汙吏進行了嚴厲的懲處。
王亶望和勒爾謹被斬首示眾,其他涉案官員也都受到了相應的懲罰。有的被抄家,有的被流放,有的被處死。據統計,這場貪腐大案一共懲處了總督以下、知縣以上的官員113人,其中斬首57人,發配56人。這在清朝歷史上,可算是最大規模的一次官員集體落馬事件了。
甘肅冒賑案,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清朝官場的腐敗和黑暗。它也讓我們看到,在權力和金錢的誘惑面前,人性是多麼的脆弱。這場大案,不僅給甘肅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讓清朝的統治根基受到了嚴重的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