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那朝廷的操作簡直讓人驚掉下巴。面對金兵的強勢進攻,他們不積極抵抗,反而一門心思屈辱求和,把老百姓氣得直跺腳。而在這背後,有六個“大壞蛋”在興風作浪,他們就是臭名昭著的“六賊”。這劇情,就像一部荒誕喜劇,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六賊”的末日是不是真的要到了。
朝廷求和:“打不過,咱就花錢消災”
金兵就像一群兇猛的“強盜”,騎著快馬,拿著長刀,氣勢洶洶地南下。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們苦不堪言。北宋朝廷呢,被金兵嚇得瑟瑟發抖,根本不敢正面抵抗。宋徽宗和大臣們一商量,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求和。
他們覺得,只要給金兵送點錢,割讓些土地,金兵就會退兵,天下就能太平。於是,朝廷派使者去和金兵談判,使者點頭哈腰地對金兵說:“大爺們,別打了,我們給您送錢來啦!只要您退兵,要什麼都行!” 金兵一聽,樂壞了,獅子大開口,要了鉅額的賠款和大片的土地。
北宋朝廷為了湊夠賠款,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一場“瘋狂搜刮”。官員們挨家挨戶地敲門,把老百姓家裡的金銀財寶、糧食衣物都搶走。老百姓們看著自己辛苦積攢的家當被搶走,又氣又恨,卻敢怒不敢言。
六賊亂政:“我們只管撈錢,不管國家死活”
在朝廷屈辱求和的背後,有六個“大奸臣”在搞鬼,他們就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被人們稱為“六賊”。這六個人,一個比一個壞,他們把持著朝政,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蔡京,那可是“六賊”之首,他四次擔任宰相,把朝廷當成自己的“提款機”。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生活奢侈得不像話。他吃一頓飯,花費的錢夠普通老百姓生活好幾年。他還賣官鬻爵,只要你給夠錢,就能買到一官半職。那些花大價錢買官的人,上任後就拼命搜刮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王黼為了討好宋徽宗,專門搜刮奇珍異寶。他打著為皇帝辦事的旗號,在民間強取豪奪。老百姓家裡有什麼好東西,他都要搶走。有一次,他聽說一個老百姓家裡有一幅珍貴的字畫,就派人去搶。老百姓不給,他就誣陷人家謀反,把老百姓全家都抓了起來。
童貫則是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他掌握著軍權,卻不學無術,只會溜鬚拍馬。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多次挑起戰爭,導致大量士兵傷亡,百姓流離失所。梁師成、朱勔、李彥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裡作威作福,把國家攪得一團糟。
民憤爆發:“我們再也受不了了!”
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再加上“六賊”的胡作非為,終於讓老百姓忍無可忍。民憤就像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隨時都可能噴發。
在一些地方,老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統治。他們喊著“打倒六賊,還我太平”的口號,衝進官府,搶奪糧食和財物。有的地方,老百姓還組織起來,攻打縣城,殺死貪官汙吏。這些起義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像星星之火,點燃了全國老百姓的憤怒。
一些有識之士也站了出來,他們向朝廷上書,揭露“六賊”的罪行,要求嚴懲他們。他們在朝堂上慷慨陳詞:“陛下,六賊禍國殃民,若不除之,國家危矣!” 宋徽宗一開始還想袒護“六賊”,但在民憤的壓力下,他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
六賊末日:“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隨著民憤的不斷升級,“六賊”的末日終於來臨了。宋徽宗為了平息民憤,不得不對“六賊”下手。
首先倒黴的是王黼,他被宋徽宗罷官,後來在流放途中被人殺死。接著,蔡京也被貶官,他在流放的路上,老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不給他食物和水。蔡京最終餓死在流放途中,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也都沒有好下場,他們有的被處死,有的在流放中死去。“六賊”的倒臺,讓老百姓們拍手稱快,他們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行為,引發了民憤,也讓“六賊”走向了末日。這段歷史,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腐敗和軟弱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