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剛坐上龍椅,那可是意氣風發,想著要在這帝王之位上幹出一番大事業。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這“三把火”燒得那叫一個旺,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火”的方向,怎麼看都像是在跟老爹雍正唱反調,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第一把火:“釋放叔叔伯伯們”
雍正在位的時候,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對那些和他爭奪皇位的兄弟可是毫不留情。像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削去爵位,圈禁起來,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慘。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也沒逃過被圈禁的命運。
乾隆一登基,就把這第一把火對準了這些被圈禁的皇族。他心裡琢磨著,都是一家人,這麼關著也不是事兒啊,得給大家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於是,他大手一揮,下令釋放這些叔叔伯伯們。不僅如此,還恢復了他們的爵位和待遇。這可把那些被圈禁多年的皇族高興壞了,感覺就像從地獄一下子回到了人間。
乾隆這一招,看似和雍正對著幹,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剛登基,需要拉攏皇族的支援,讓這些皇族感恩戴德,為自己所用。而且,他也想透過這種方式,展示自己的仁慈,和雍正的嚴厲統治形成對比,樹立自己的親民形象。
第二把火:“廢除一些嚴苛政策”
雍正為了整頓吏治,推行了一系列嚴苛的政策,像養廉銀製度、火耗歸公等。這些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官場風氣,增加了財政收入,但也讓不少官員和百姓感到壓力山大。
乾隆覺得老爹的政策有點太狠了,得改改。他開始廢除一些在他看來過於嚴苛的政策。比如說,雍正時期對民間宗教活動管控很嚴,稍有不慎就會被治罪。乾隆上臺後,放寬了這方面的限制,允許民間一些正常的宗教活動開展。這讓老百姓們鬆了一口氣,覺得新皇帝還是挺通情達理的。
乾隆這麼做,一方面是想減輕百姓的負擔,贏得民心;另一方面,也是想緩和一下朝廷和民間的矛盾。畢竟,雍正的改革雖然有成效,但也得罪了不少人,乾隆得想辦法修復這些關係。
第三把火:“調整官員任用”
雍正用人,注重實幹和才能,對那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官員很是反感。他提拔了一大批像李衛、田文鏡這樣出身低微但有能力的官員。
乾隆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在官員任用方面,開始做一些調整。他覺得不能只看重能力,還要考慮官員的出身和背景。於是,他開始重用一些滿洲貴族和科舉出身的官員。這可讓那些靠著實幹上位的官員心裡有點不是滋味,感覺自己不受重視了。
乾隆這麼做,是想平衡朝廷中的各方勢力。滿洲貴族是清朝統治的根基,科舉出身的官員則代表著士大夫階層。乾隆透過調整官員任用,讓各方勢力相互制衡,這樣自己就能更好地掌控朝政。
乾隆登基後的這“三把火”,雖然看似是在跟雍正唱反調,但實際上,每一把火都有他自己的考量和目的。他在繼承雍正改革成果的同時,也在努力走出自己的統治路線,為自己的“乾隆盛世”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