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意義上的第一代空空導彈。
漢斯虎的x-4空空導彈,只能說是一個前期雛形,沒投入實戰,只能供各個參戰國家參考。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導彈,採用的是紅外製導,代表作有老毛子的k-13和鷹醬的ai-9b 等等。 這兩款最為典型。
其他國家的空空導彈,無論在技術方面,列裝數量方面,還是威力方面,都比不上這兩款。
這兩款導彈的探測器,都是非致冷硫化鉛紅外探測器,有效攻擊範圍只有探測目標三千米內。 射程上,不超過八十公里。
有極少數特別優秀的能達到一百公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用一句話來概括,第一代的空空導彈,只能用於視距內戰鬥。
用通俗點的話說,就是能看到敵人。 只能做一種輔助武器。
輔助機炮攻擊! 否則。
萬興邦襲擊灣灣機場,就很難全身而退。 龍國當然也不甘落後。
沒有導彈,就仿製導彈, 一直在仿製老毛子的第一代導彈,目前這一專案已經被萬興邦廢掉!
因為仿製的導彈,是老毛子是五十年代的導彈。 現在已經六十年代了。
就算仿製出來,也至少落後了十年,甚至不止十年,落後就要捱打,不能一直仿製別人的! 何況第一代空空導彈根本無法適應真正的空戰,只能做一種輔助武器。
龍國需要的是一款有實戰能力的空空導彈。
能適應真正激烈的空戰。 能做到超視距戰鬥。
除了第一代導彈,還有第二代導彈,目前老毛子和鷹醬已經開始列裝。 老毛子允許龍國仿製第一代導彈,還提供一定幫助。
可不是心善。 是一種手段。
一直仿製,就會一直落後。
第二代導彈是紅外製導導彈,比較典型的,有老毛子的r-60t 和高爐大白雞的馬特拉r550 等 。
“高爐大白雞主動尋求建交,要是付出一點代價,買他們的馬特拉r550 導彈技術,應該不是問題。” “可惜,我看不上。”
“第二代導彈,儘管比第一代導彈優秀了很多,仍然有很多缺點,難以滿足真正的高空激戰!” 萬興邦搖頭。
第二代導彈的探測器,用的是製冷型硫化鉛探測器,相比第一代導彈,靈敏度提高了不少。 可靠性和壽命也都提升了很多。
採用紅外近炸引信。 優點明顯。
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就是抗干擾能力差, 一旦遇到熱噪聲、干擾訊號和其他反制措施,命中率就會大幅度下降。 可以用電子對抗、干擾發生器等措施,干擾第二代制導導彈,讓它成為籠子瞎子。
萬興邦研發出來的截擊機和轟炸機,都有先進的電子干擾系統,能讓對方的雷達變成瞎子。 不管是導彈上的雷達。
還是飛機上的雷達。 因此。
就剩兩款飛機上沒有導彈,在遇到有導彈的飛機的時候,也不用太擔心,能直接干擾導彈! 其次就是射程不足。
第二代導彈的射程依然不足一百公里。
缺乏遠端作戰能力,只有在一定距離之內才可以發射導彈,距離太近,會增加飛機暴露的風險。 關鍵是射程不等於有效攻擊距離。
要是真在一百公里外發射,打固定目標還可以,問題是空對空導彈打的是飛機,高速移動目標。 對方的飛機上肯定有雷達。
導彈飛過去,會被雷達發現,提前躲避,或者採取干擾措施,廢掉導彈。 因而。
這一時期的導彈。
最遠射程基本沒有意義。
就導彈而言,不可逃逸範圍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不可逃逸範圍,顧名思義,就是一旦發射了,目標基本上就算完了,什麼對抗方法都沒用。 這個距離遠遠小於一百公里,絕對是視距內作戰!
何況。
從導彈發射620到命中目標,並不是按下按鈕就命中的。
你讓對方進入你的不可逃逸範圍內,往往意味著你也進入了對方的不可逃逸範圍。 你發射導彈。
對方和你拼命,也會發射導彈,很可能是一個同歸於盡的局面! 因此。
各國研發導彈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超視距作戰!
研發更先進的雷達,在直接看到對方之前,就在雷達上發現對方,發射有超遠端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