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傅忠要去做商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可沒強壓著他。
他壓抑內心的高興,立馬打斷了傅忠的話頭,插話道:“我朝以農夫開國,以農事肇基,你與歐陽倫去經商,不要大張旗鼓,引為風潮。”
傅忠心下失望,來了來了,史書記載的是真的。
朱元璋怕商事耽誤農事,把商人的地位一壓再壓,見識何其短淺。就不知把人都鎖在土地上,這麼低下的生產力,除了殘酷剝削農夫,他拿什麼來保證大明朝廷的正常開支。農夫苦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他侃侃說道:“您說的有道理,無農不穩。但無商不活,商業還是大有可為的。物出一地,而天下共享,就是商人的功勞。沒有他們,南方人能穿得上皮裘嗎?北方人能吃得上大米嗎?繁榮社會,離不開兩地貿易。“
”朝廷初創,最差的是錢,光是靠著農夫從土裡刨出的那點出息,何年何月才能興我大明。“
”商業則不同,冬則資裘,夏則資葛,中間的利潤大了去了,如果從中抽取一成六的稅收,我敢肯定,朝廷捉襟見肘的窘迫立馬改觀。“
朱元璋冷笑了一下,“就因為如此,人心趨利,要是人人都熱衷於經商,田裡的事怎麼辦,沒有糧食,要出大事的。”
傅鍾秒懂了,抑商的根子就在這裡。
他淡淡一笑說道:”皇上,做商業是要本錢的,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的。有錢人畢竟是少數,不會影響到農事一塊。沒有本錢的大多數人還得從事農業。“
”放開商業,讓有錢人的閒置資金活躍起來,搞活經濟。把商稅當成朝廷大頭,朝廷就用不著只靠農稅來過活。商業越發展,朝廷手裡越寬裕,就有能力適當減少農稅,這就叫商業反哺農業。農稅越少,農夫生產的積極性越高,便會形成一個良性循壞,您還擔心什麼呢。”
聽到商事並不影響農事,朱元璋心裡一動。
他是一國之君,天下萬事都要操心,但心心念著的不過三件事。
一是太子的身體,這是大明能否順利渡過到下一代的大事。
二是與徐達他們這幫將軍們能否和平共處,這是史書上認可自己是仁君還是暴君的大事。
三是開朝以來,時時都有被錢逼瘋的想法,做這一國之君,還不如做個富家翁來得痛快。
前面兩件事,不管結果如何,總算暫時有了解決方法,而且都是出自傅忠之手。難道這第三件事還得由他解決。
這人不到二十,能力竟然如此之強,要是有二心,可怎麼辦,太子對付得了嗎?
想起剛才他說的起不來早床,耐不了煩瑣,這麼看,又不像自己一樣,有做開國之君的氣象。
他要是個大奸雄又怎麼辦?
開店人其實都是武大郎,朱元璋猶豫了一下,到底是開國的大英雄,想起朝政的窘迫,放他做個知府,試試商業放開後效果怎樣。一府之地的商務不是大事。只要不影響農事,讓他試試又何妨。
他下定了決心說道:“太子如此相信你,我看潁心你就不要辜負了他的好意。“
”我給你一個府,三年內不管你如何行政,朝廷只要你一成的利潤,你看怎麼樣。”
傅忠不敢遽然答應,放一知府,確實滿足了自己所願,但地方沒說明白,他搖頭道:“我真的耐不了這個煩,一府人的吃喝拉撒,想想就頭痛。”
朱標:“那你去做商人,就能順心遂意,恐怕也不見得吧。”
傅忠心裡一熱,大舅子對自己真是沒得說,“我做商人,只是為大家做個榜樣,讓他們向朝廷納稅,攢不攢錢無所謂。這樣,便沒有多少煩心事。“
”我家是與國同休的公府之家,只要不亂來,這世襲罔替的爵位自然落到我的頭上。大明興,則我家興。我從旁邊出出主意,又不壞了朝廷規矩,何樂而不為。“
”如果皇上同意放開商業,我也可以不去做什麼商人。”
朱元璋嘿嘿一笑:“那軍校是你起的頭,要是當初讓你擔任校長的職務,這裡面又有多少煩心事,你就能耐得住煩。”
傅忠被問住了,這個話題可不好回答,此時容不得他多想,“歷史上就沒有君主將軍隊劍柄授予別人。我若有心染指此位,打死我也不敢提出創辦軍校。”
朱元璋心下豁然開朗,他是什麼人,天天跟一班軍頭鬥智鬥勇,想起他們為了軍權死不放手的樣子,不是傅鍾,還不知要跟他們鬥到何種地步。
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