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去找尋自己對易經所認知的點,老朽和小馬告訴你的,都是我們對易經的理解,這並不能代表小友你自己,小友要自己去理解。
就比方說一本書,有的人喜歡看,有的人不喜歡,有的人能看出道理,有的人看不出,道也是如此,有的人可以對花鳥魚蟲悟道,有的人卻悟不出,故只能對梅蘭竹菊悟道,有的人可以對筆墨紙硯悟道,有的人也悟不出,只能對鍋碗瓢盆悟道。
所以同一個事情,每個人悟出來的東西並不相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唯一。”
桌前,孔仲尼看著林小鹿,語重心長的說道:
,!
“武術,可以靠練。
靈法,可以靠修。
知識,可以靠學。
而道,則只能自己去悟!
林小友……你明白了嗎!”
看著孔仲尼先生慈祥且充滿智慧的目光,林小鹿的呼吸都停了一下,隨後果斷搖頭。
這真不怪他,悟道這種事情對於他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來說還是有些太深了。
他讀的佛經沒有無垢多,讀的儒藏也不及帥帥鴨,讀的道藏更不如妙心師姐,就連小黃書的學習也遠遠不及老大和上官大叔,他能懂什麼呀。
而對於這樣的他,孔仲尼也無奈了一下,嘆了口氣後只好用大白話問道:
“林小友,你知道你師父李明儒那個兔崽子,他當年悟出來的道,是什麼嗎?”
林小鹿搖頭:“學生不知。”
見少年自稱學生,孔仲尼眼中的溫柔更厚了幾分,慈祥笑道:“你師父悟出的道,是自在。
來,老朽再問你,你知道自在,是什麼模樣嗎?”
林小鹿一愣,自在有模樣?自在不是一個心靜的詞彙嗎?這怎麼會有模樣?
見他懵逼,孔仲尼便衝他攤開了雙手,笑道:
“你看,你不知道對不對,因為林小友從未切身悟過,自然不知道自在為何模樣。”
風景如畫的桃園深處,孔仲尼坐在籬笆小院內笑道:
“李明儒一生的追求便是自在,灑脫,逍遙,最終他也就看到了自在本身,雖然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他悟到了,所以他也看到了。
朝聞道夕死可矣,告訴了我們道的魅力,世間萬物皆有道,道道不同!當年李耳前輩從未修煉,卻能一朝悟道,終獨步天下,踏破虛空,這!就是道的魅力呀!
而易經中的周易,歸藏,連山三篇,分別對應萬物的過去,未來,以及氣。
小馬讓林小友嘗試去感受氣,控制氣,這是它對歸藏的理解,不能說它的理解不對,但卻是有失偏頗的,畢竟這只是它的看法,而不是林小友自己的。
既然易經不能練,那就去悟!
而悟,又怎能和練一樣?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雖深奧,但道亦簡,先道再玄,後玄成道。
故老朽認為,林小友應當自己去學習易經本身,先完全理解其中意思,然後就去遊歷,去感受,去看,去悟。
易經描述了萬物的過去,未來,以及氣,三者。
那林小友就去外界遊歷,去看萬物的過去,未來,氣,自己去感受它們,自己去悟它們。
當林小友什麼時候悟到過去,悟到未來,悟到氣,那麼林小友,也就悟到易經所有的奧妙了~”
:()修仙界第一大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