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企業危機與鄰里的暖心相助
天色暗沉,鉛灰色的雲沉甸甸地壓在城市上空,婁曉娥公司所在寫字樓的辦公室裡,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婁曉娥穿著幹練的職業裝,卻難掩眼中的焦慮與疲憊,她在房間裡急促地踱步,每一步都踏得又重又急,高跟鞋與地面碰撞發出
“噠噠”
聲響,彷彿是她內心慌亂的鼓點,地上似乎都要被踏出個坑來。
傻柱坐在一旁的沙發上,雙眉緊緊擰成了個
“川”
字,手指機械地一下又一下敲著玻璃茶几,發出沉悶的
“篤篤”
聲,大腦正開足馬力飛速運轉,試圖從紛繁複雜的思緒中理出解決危機的頭緒。
“傻柱,這可怎麼辦?”
婁曉娥猛地停下腳步,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滿眼無助地看向傻柱,“這個客戶一直是咱們公司的業務支柱,他這一走,好多訂單都得黃,資金鍊也快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公司怕是撐不了多久。”
傻柱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婁曉娥身邊,寬厚的手掌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曉娥,別急,咱們肯定能想出辦法。越是這種時候,越得冷靜,咱們先好好琢磨琢磨,這客戶為啥突然終止合作。”
兩人並肩坐在會議桌前,將與這個客戶合作以來的所有資料、郵件、會議記錄一股腦攤開在桌上,逐字逐句地梳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可幾個小時過去,眼睛熬得通紅,腦子也想得發漲,卻依舊毫無頭緒,怎麼也想不出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傻柱揉了揉酸澀的太陽穴,下定決心道:“既然在這個客戶身上找不出原因,咱們就先從其他客戶入手,看看能不能開拓新的業務。”
他憑藉在飯館多年經營積累下的人脈,開始四處打聽潛在客戶的訊息。那些日子,他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個小時,本子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聯絡方式和客戶需求要點。
在四合院裡,訊息傳得比風還快,鄰居們得知婁曉娥公司的危機後,紛紛放下手頭的事兒,湊到一起出謀劃策。
許大茂哼著小曲兒,大搖大擺地主動找到傻柱,胸脯拍得震天響:“傻柱,你還別說,我最近認識幾個做生意的朋友,路子野、人脈廣,我幫你挨個問問,說不定他們有合作意向。”
傻柱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感激地看著他:“大茂,太謝謝你了,要是能拉來業務,可就幫了大忙了,這份情我記下了。”
秦京茹也在一旁,大大咧咧地說道:“我雖然不懂生意上那些彎彎繞繞的事兒,但我有的是力氣,跑腿的活兒儘管交給我,保證給你們辦得妥妥當當。”
易中海和劉海中湊在一塊兒,小聲嘀咕了好一陣,最終決定組織四合院的年輕人,幫著婁曉娥整理公司的資料。劉光天、閻解成等人紛紛響應,大家圍坐在院子裡的石桌旁,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查閱舊檔案,有人負責撰寫產品優勢文案,還有人負責將以往的成功案例整理成冊,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想著,這些資料說不定能在傻柱和婁曉娥出去談業務的時候派上大用場。
傻柱和婁曉娥帶著精心整理好的資料,開啟了漫長而艱難的拜訪之旅。他們穿梭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一家一家地拜訪潛在客戶。每到一家公司,傻柱都滿臉熱忱,繪聲繪色地介紹婁曉娥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說到產品的獨特之處時,還手舞足蹈地比劃著;婁曉娥則在一旁不時補充專業資料和細節,展現出十足的專業素養。可大多數客戶不是說已有長期合作商,就是以預算有限、市場不景氣等理由婉拒了他們。
一天下來,兩人雙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嗓子也說得沙啞不堪,滿心的期待一次次被現實澆滅,又累又沮喪。但他們對視一眼,眼中的堅定卻絲毫未減,誰也沒說放棄兩個字。
晚上回到四合院,婁曉娥再也支撐不住,疲憊地癱坐在院子裡的椅子上,滿臉失落,眼神中透著迷茫。聾老太太邁著蹣跚的步子走過來,乾枯的手輕輕拉著婁曉娥的手,聲音溫和卻有力:“閨女,別灰心,這事兒啊,急不得。你和傻柱這麼努力,老天爺都看著呢,肯定能挺過去的。”
傻柱強打精神,站在院子中央,提高音量對大家說:“大夥放心,咱們再想想辦法。我就不信,這麼好的產品,會找不到識貨的客戶。”
第二天,傻柱在飯館裡忙碌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腦海,他猛地一拍腦門,想起之前在飯館遇到的一個客人,是一家大型企業的採購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