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主張和談的大臣們,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
那位最先提出求和之策的中年文官,臉上一陣白一陣紅,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像是想要反駁李牧,卻又一時語塞,喉嚨裡發出幾聲“呃呃”的聲音,卻始終沒能說出完整的話來。
他的眼睛裡滿是驚慌與不滿,看向李牧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怨憤,彷彿在責怪李牧破壞了他們求和的“美好願景” 。
那位體態臃腫的大臣,原本堆滿笑容的臉此刻已經完全僵住,肥胖的臉頰微微抽搐著。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似乎已經看到了李牧主戰將會帶來的可怕後果,嘴唇囁嚅著,小聲地嘟囔著:“這可如何是好……這不是把趙國往火坑裡推嘛……”
身著華麗朝服、眼神狡黠的那位大臣,眼珠子滴溜溜亂轉,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又虛偽的笑容。
他試圖緩和氣氛,乾笑了兩聲說道:“大將軍所言固然英勇,可這戰爭畢竟是殘酷的,還需從長計議啊……”
但他的聲音明顯底氣不足,在李牧那銳利的眼神下,顯得格外微弱。
而那位白髮蒼蒼跪地的老臣,原本渾濁的雙眼此刻也閃過一絲不悅。
他費力地從地上站起身來,雙手顫抖著拄著柺杖,身體微微搖晃,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這太魯莽了,太魯莽了……趙國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
他的眉頭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臉上的皺紋彷彿更深了,滿是對李牧主戰的擔憂與不滿。
但趙王聽了李牧的豪言壯語,心中的慌亂卻稍感寬慰,原本黯淡的眼神也多了一絲堅定。
但事關重大,這畢竟是關乎趙國生死存亡的抉擇,他仍猶豫不決,一時難以做出決定。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的大臣們身上來回掃視,試圖從他們的表情和態度中找到更多的參考。
這時,趙國相國緩緩走出佇列,他身著一襲華麗而不失莊重的華服,神色沉穩淡定,舉止儒雅從容,舉手投足間盡顯一國之相的風範。
他先向趙王行了一禮,然後有條不紊地說道:“陛下,大將軍所言極是,我趙國不可輕易向秦國求和示弱。但我們也不能盲目輕敵,需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秦國的進攻。”
“一方面,應立即加強邊境防線,調集大量兵力前往邊境駐守,加固城牆堡壘,挖掘深溝,設定障礙,讓秦軍難以突破;”
“另一方面,可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國家,闡明秦國的野心與威脅,尋求支援,共同對抗秦國。若能聯合各國之力,定能增加勝算。”
趙國相國的話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每一個字都彷彿經過深思熟慮,切實可行。
趙王聽後,陷入了沉思。他靠在王座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
片刻之後,他微微點頭,下定決心。他當即下令,由丞相負責統籌安排,加強邊境防禦工事。
丞相領命後,迅速行動起來。一時間,趙國各地徵調大量民夫,他們來自趙國的各個角落,有的是樸實憨厚的農民,有的是手藝精湛的工匠。
他們肩挑手扛,揹著簡單的行囊,日夜兼程奔赴邊境。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渴了就喝路邊的溪水,餓了就啃幾口自帶的乾糧。
在邊境線上,民夫們在士兵的監督下,不辭辛勞地修築城牆,他們用粗糙的雙手搬運著沉重的石塊,每一塊石頭都彷彿承載著他們對趙國的守護之情。
他們挖掘壕溝,一鍬一鏟都充滿了力量,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卻澆不滅他們心中保衛家國的熱情。同時,他們還建造堡壘,那一座座堡壘猶如趙國邊境的堅固衛士,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
斥候們也日夜巡邏,他們騎著快馬,穿梭在邊境的山林與荒野之間,警惕地注視著秦國方向,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一旦發現秦國軍隊的動向,便會立刻快馬加鞭趕回營地報告。
與此同時,趙王下令從趙國各地郡縣調集軍隊,向邊境集結。
各地軍隊接到命令後,迅速整理行裝,攜帶武器糧草,踏上前往邊境的征程。一時間,趙國的官道上塵土飛揚,一支支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著邊境進發。
士兵們步伐整齊,士氣高昂,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無畏。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向世人宣告趙國保衛疆土的決心。
李牧也時常在訓練場上巡視,親自指導士兵訓練。他耐心地糾正士兵們的動作,傳授他們實戰技巧,還鼓舞著士氣。
他站在高臺之上,目光掃視臺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