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陽平大營整軍備戰的訊息仿若一道驚雷,迅速在韓國境內炸開,也毫無意外地傳至韓王安的耳中。
韓王安頓時驚惶失措,即刻下令,務必全力搜尋情報,定要探清秦國這般大規模整軍備戰究竟意在何方,準備攻伐哪國?
當確切訊息傳來,聽聞秦國陽平大營十三萬大軍,都在全力投入備戰,且目標正是韓國。
而且此次還不是想攻佔韓國多少土地與城池,是要滅其國,毀其宗廟的訊息傳來時。
韓王安 頓感如臨深淵,匆忙召集眾多大臣,齊聚朝堂商議應對之策,此訊息恰似巨石投入平靜湖面,瞬間在韓國朝堂掀起驚濤駭浪。
大殿之上,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一位大臣滿臉激憤,漲紅著臉挺身而出,怒聲吼道:“陛下,秦國此舉全然是背信棄義!我韓國一年來對秦國恭順有加,納貢也未曾斷過,更未曾有絲毫冒犯,如今竟遭如此厄運!這讓我韓國如何能嚥下這口惡氣!”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響應,一時間朝堂內充斥著大臣們的憤懣與哀怨之聲。
韓王安端坐於王座之上,臉色陰沉得仿若暴風雨前的天空,雙手緊緊抓住扶手,指節泛白,心中滿是焦慮與憂懼,額頭豆大的汗珠簌簌滾落,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懼與絕望。
此時,相國緩緩上前,神色凝重,語氣沉穩地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憤怒已於事無補。秦軍之強大,有目共睹,若與之正面交鋒,我韓國兵力懸殊,取勝幾無可能。臣以為,當下可派遣使者前往他國求援。”
“趙國與我韓國地緣相鄰,唇齒相依,從長遠利害關係看,趙國出兵相助對其自身亦有益處;再者,魏國與楚國如今國力尚算強盛,若能許以重金,並曉以唇亡齒寒之利害,求得支援,未必毫無希望。此乃我韓國目前的一線生機所在啊。”
韓王安聽後,微微點頭,嘴唇輕動,正要開口,卻聽另一位大臣急切地說道:“陛下,秦國向來虎狼之性,他國豈敢輕易招惹?”
“臣建議當下即刻加固城防,徵調全國青壯入伍,同時徵調都城百姓,全力籌備糧草物資,做好長期堅守的打算。若一味依賴他國援手,恐怕最終只是一場空。”
此言一出,朝堂內又是一陣激烈的爭論,大臣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整個大殿喧鬧嘈雜,亂作一團。
最終,韓王安在反覆權衡後,決定雙管齊下。
一面火速派使者出使趙、魏、楚三國,攜帶豐厚禮品和言辭懇切的求救信函,企望能打動三國君主;
一面著手國內防禦事宜,嚴令各地官員全力組織民眾加固城牆,搬運守城器械,徵召士兵。
然而,現實卻給了韓國沉重一擊。韓國因多年積弱,軍備廢弛已久,民眾也早已在頻繁戰亂與沉重賦稅的雙重壓迫下對戰爭深惡痛絕。
各地官府徵募士兵時,響應者寥寥無幾,那些被強徵來的民夫更是趁夜紛紛逃離,如避洪水猛獸。
韓王得知此事後,怒髮衝冠,拍案而起,欲嚴懲這些逃役之人以正國法。但就在他要下達嚴懲令時,卻被丞相苦苦勸阻。
丞相進言道:“大王,此時若施以嚴刑峻法,只會使民心更加慌亂,局面愈發難以收拾。當務之急,仍是全力尋求他國援助啊。”
韓王聽後,仔細思量,覺得丞相所言在理,於是強壓心頭怒火,再次加派使者前往趙國、魏國和楚國三國求救,言辭更加謙卑誠懇,禮品也更為豐厚奢華。
趙國接到求救信後,朝堂之上展開了一場激烈辯論。趙王眉頭緊鎖,內心憂慮唇亡齒寒,有意出兵相助韓國,以保趙國側翼安全;
但李牧卻神色凝重地指出,韓國如今衰敗不堪,軍隊戰鬥力低下,即便趙國出兵,也難以改變局勢,且極有可能陷入秦國的戰爭泥沼,得不償失。
就在趙國朝堂爭論不休之際,魏國卻率先表態。魏國朝堂之上,經一番權衡,認為若韓國覆滅,秦國勢力必將進一步膨脹,魏國也將面臨更大威脅。
於是,魏國決定出兵兩萬,馳援韓國,同時向趙國施壓,呼籲趙國共同抗秦。
趙國在魏國的影響下,加之自身對局勢的考量,最終也決定出兵一萬五千人,前往韓國助戰。
楚國方面,雖國內亦有諸多事務纏身,但也深知秦國統一之勢若成,自身必將危在旦夕。經過一番內部商議,楚國最終派出了一萬精銳部隊,奔赴韓國戰場。
韓王得知三國出兵相助的訊息後,原本死寂的心又燃起了一絲希望之火。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