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蒙驁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其赫赫戰功照亮了秦國崛起與擴張的征程。
然而,命運的車輪無情地轉動,這位傑出的戰將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的離去,如同一場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讓秦國朝堂上下瀰漫著一絲不安的氣息。
而幾乎與此同時,秦孝文王贏異人那鮮為人知,卻又在宮廷中有著獨特地位的生母夏太后,也在此時告別了人世。
她的逝世,彷彿是一個時代悄然落幕的註腳,這位在秦國後宮歷經風雨的女性,最終葬於杜縣東(今陝西西安東南處),那一方土地,也成為了她生命終結後最後的棲息之所。
蒙驁和夏太后這兩位在秦國不同領域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人物接連離世,使得秦國原本高歌猛進的攻伐諸國的步伐,在這一年的下半年無奈地停滯了下來。
久經沙場的秦國大軍,也終於獲得了數月難得的休整之機,營帳之中,士兵們擦拭著兵器,在疲憊中默默積蓄著力量,等待著下一次出征的號角。
時光匆匆流逝,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便來到了秦王政七年(公元前 239 年)。
成蟜,這位在秦國宮廷中成長起來的王子,自幼便被捲入了權力的旋渦中心。宮廷之中,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權謀之術如暗箭般穿梭其中。
然而,身處這複雜環境的成蟜,卻似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獨守著內心那一份純淨與善良。
他在宮廷的藏書閣中,沉浸於兵書的智慧海洋,那些古老的竹簡承載著歷代兵家的謀略精髓,他如飢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
在演武場上,他日夜苦練武藝,手中的長劍在陽光下閃耀著寒光,每一次的揮舞都傾注著他對力量與技巧的追求。
他的心中,滿懷著對秦國輝煌往昔的敬仰之情,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自豪與使命感。
在他的認知裡,秦國的一統天下大業,不僅僅是歷代先王未竟的遺志,更是他們這一輩秦室子弟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
他的目光,時常望向遠方,望向那些廣袤無垠的土地,想象著有朝一日,自己能夠像族兄嬴恪一般,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憑藉著自身的才華與無畏的勇氣,為大秦的統一壯志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渴望著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讓敵人聞風喪膽,立下不世之功,從而贏得兄長嬴政那珍貴的信任與倚重。
他嚮往著能夠如同嬴恪在朝堂上那般,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讓自己的名字成為秦國榮耀的象徵,被後世子孫傳頌敬仰,成為不朽的英雄傳奇。
秦王政七年,趙國的土地上剛剛經歷了秦王政六年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連番征戰。硝煙雖已漸漸散去,但戰爭的創傷卻深深烙印在趙國的每一寸土地上。
趙國的城池在戰火中變得斑駁破舊,田野裡的莊稼也因戰亂而荒蕪不堪,百姓們在痛苦中掙扎求生。
然而,這個頑強的國家,憑藉著多年來積累的堅韌底蘊以及那些在絕境中依然堅守的殘餘軍事力量,宛如一棵在狂風中屹立不倒的蒼松,依然固執地挺立在秦國東進的道路上,成為了秦國統一征程中一塊極為棘手的硬骨頭。
嬴政、嬴恪還有呂不韋等人知道,趙國一日不滅,秦國的霸業便一日難成,為了加速削弱趙國的有生力量,便開始商議準備再度攻打趙國的事情。
在次日朝堂上,經過眾大臣一番商議,決定任命嬴恪為此次攻趙的主將,因其作戰經驗豐富,軍事才能卓越,在軍中威望頗高,由他來統領大軍,勝算更添幾分。
成蟜聽聞此訊息後,內心激動不已,他覺得這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機會終於來臨了。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前往嬴政的寢殿,請求面見兄長。
在宮殿之中,成蟜身著一襲黑色的長袍,身姿挺拔,面容堅毅而又帶著一絲期待。
他向嬴政深深一拜,然後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王兄,臣弟聽聞我大秦欲再度征伐趙國,臣弟自幼研習兵法武藝,對趙國的情況也略有研究,如今正值國家用人之際,臣弟懇請王兄恩准臣弟從軍出征,臣弟願為大秦的霸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嬴政看著眼前這位意氣風發的弟弟,心中既感到一絲欣慰,又有些許擔憂。
他知道成蟜的心意是真誠的,也相信他的才能和勇氣,但此次出征事關重大,不容有失。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嬴政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好,寡人便給你這個機會,讓你為此次攻趙大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