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這座象徵著大秦無上權威的宏偉宮殿,此刻被一層凝重的氛圍所籠罩。
殿內,巨大的青銅燭臺上,燭火搖曳不定,在牆壁上投下斑駁陸離的光影,彷彿是大秦霸業征途上未知的變數。
嬴政身著黑色袞服,頭戴冕旒,神色冷峻地端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
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銳利的寶劍,從殿下群臣的臉上一一掃過,群臣們皆垂首而立,大氣都不敢出,整個大殿安靜得彷彿能聽見彼此的心跳聲。
“前方大捷!”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傳令兵一路疾奔而入,身上的甲冑碰撞發出清脆聲響。
他單膝跪地,手中高高舉起一份軍報,聲音洪亮且帶著一絲激動地喊道:“大王,前方大捷!”
嬴政聽聞,原本沉穩的面容瞬間閃過一絲期待,他猛地站起身來,向前邁出一步,對一邊內侍急切地說道:“呈上來!”
內侍迅速接過軍報,快步走上前,將手中的軍報恭敬地遞到嬴政面前。
嬴政迫不及待地展開軍報,只見竹簡上刻著蒼勁有力的文字。
“臣嬴恪與王翦敬上,臣與諸將,率秦軍歷經無數苦戰,將士們奮勇拼殺,終破邯鄲,趙王與諸大臣皆以身殉國,趙國宣告覆滅。然趙國經此一役,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後續治理之策,亟待大王定奪。”
嬴政逐字逐句地看完,眼中先是閃過一絲欣慰,為大秦又添新土而自豪。
但緊接著,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深知治理這片新徵服的土地並非易事。
秋風凜冽,如同一把把銳利的刀子,割在人的臉上生疼。
殘陽如血,將邯鄲城染成一片詭異的紅色。
嬴恪身披黑色,威風凜凜地屹立於邯鄲城頭。
獵獵作響的秦旗在狂風中肆意翻卷,發出“呼呼”的聲響,彷彿在向這座曾經輝煌的城市宣告著大秦的勝利。
城中,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在斜陽的映照下,投下一道道長長的、陰森的影子。焦黑的廢墟瀰漫著一股刺鼻的煙火氣息,還隱隱夾雜著淡淡的血腥味兒,那是戰爭留下的殘酷印記。
曾經繁華喧囂、車水馬龍的趙國都城,如今已面目全非,只剩滿目瘡痍。
嬴恪望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勝利的喜悅,又有對這片土地未來的憂慮。
趙國已滅,這片飽經戰火洗禮的土地即將納入大秦版圖,可戰後的景象如此悽慘,如何讓它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擺在眼前的一道棘手難題。
咸陽宮中,嬴政冷峻的目光再次掃視著殿下群臣,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在空曠的大殿中久久迴盪。
“趙國已滅,我大秦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
臣等恭賀大王!趙國既滅,此乃大王聖明神武,天威所至,大秦疆土再拓,霸業更進一步,實乃我大秦之幸,天下之幸!”
底下的秦國眾大臣,聽到趙國被滅的訊息,齊聲稱讚起嬴政。
“諸卿免禮,此乃我大秦之幸,亦是諸卿之幸,諸位愛卿說說,該如何治理趙國土地與百姓啊?”
嬴政話音剛落,只見李斯快步上前,動作嫻熟且恭敬行了一禮,聲音清朗而富有條理地說道。
“大王,臣以為應在趙地全面推行郡縣制,選派我大秦德才兼備的官員前去治理。如此一來,方能將趙地牢牢掌控在大王手中,確保政令暢通無阻,進而實現天下歸一的宏圖偉業。”
李斯的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透著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和對大秦未來的深遠謀劃。
嬴政微微點頭,對李斯的提議表示認可。
隨後,他將目光轉向一旁首列的相國呂不韋,帶著期許問道:“相國對趙地的局勢最為了解,對於治理趙地,相國有何獨到看法?”
呂不韋略微行禮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的說道。
“陛下,郡縣制確是良策,猶如定海神針,可穩固我大秦在趙地的統治。”
“臣建議選派得力官員,他們不僅要肩負起徵收賦稅、維持治安的重任,更要讓趙地百姓儘快熟悉並接受我大秦律法。”
“唯有以法治國,方能長治久安,使趙地真正融入大秦的版圖。”
呂不韋早年經商,後來又監國數年,對治理地方也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充滿了對大秦未來的堅定信念。
嬴政聽完,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他的目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