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殆盡,但神魂會因肉體的死亡而轉換,或重新寄存於另一個生命體。
生魂與覺魂,未必會因為肉體的死亡而馬上消失,甚至會在某一個空間停留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會消失。”
“那什麼又是七魄?是三魂厲害,還是七魄厲害?有具體的部位名稱嗎?”大家越聽越來勁,爭相提問。
葉軍雷喝了一杯水,接著說道:“不管是三魂,還是七魄,千百年以後,大家都沒有一個最終的定論和確切的說法。
各家各派都有各自的說法,而且也有各自的特點和道理。
我只能是按照古人的記載,結合我個人的理解,跟大家說一下,至於哪一種說法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就取決於各自的認知和智慧了。
我們道家認為,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為屍狗,第二魄名為伏矢,第三魄名為雀陰,第四魄名為吞賊,第五魄名為非毒,第六魄名為除穢,第七魄名為臭肺。
按照人們的性情理解,七魄分為:喜、怒、哀、懼、愛、惡、欲。
三魂存在於精神層面之中,而七魄則存在於物質層面之中,所以人死了之後,三魂歸於三條路線離開。
神魂歸天路,亦即是到達另一個空間,可以理解成天空或者天堂。
因為神魂,只是一種記憶體,或者說是一個精神儲存形態,亦是不生不滅的“無極”,因為有肉體的因果牽連,所以不能歸宗源地,只好被帶上另外一個空間寄存,暫為其主神收押,就是所謂的“天牢”。
覺魂,歸地府,到達地獄,也可以理解為“地牢”。因為覺魂可以知道神魂的一切因果報應,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惡,所以肉身死亡後,覺魂便暫且關押在“地牢”,等待審理清楚因果是非之後,再作論處。”
“葉道長,在三個‘魂’當中,哪一個‘魂’對後人產生影響力?
祖先能夠蔭佑他們的子孫後代,靠的是哪個‘魂’?”吳鋼遠也插了一嘴,看來吳鋼遠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能夠保佑子孫後代發達。
葉軍雷瞟了一眼吳鋼遠,便接著說道:“吳老闆,你別心急,聽我慢慢說下去,你就知道了。
生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因為生魂本來就是一種“祖德”,也就是有血緣關係傳宗接代的肉身。
親人死亡後,再從墓地輻射到子孫後代身上,對其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力,也就是先人會影響後人,也是陰宅風水的關鍵。
如果親人的屍骨葬在風水寶地的穴眼中,那麼留守在墓地裡面的“生魂”,生存的時間就越久,對其子孫後代的影響力越大,也就是說,能夠保佑其子孫後代的能力越強,蔭佑的時間也越長。
如果親人的屍骨葬的不是風水寶地,是一個兇惡之地,那麼這個地方的磁場效應,就會干擾、影響、左右這個'生魂’,那這個‘生魂’也就會直接干擾、影響、左右和它們有血緣關係的子孫後代。
如果親人的屍骨,不是葬在“福地”或者“凶地”上面,就是葬在一個普通的地坑裡面,那麼這個‘生魂’,存在的時間就很短,也很快便會消失不見了。
那麼這個親人的墓地,純粹就是一堆泥土,對子孫後代沒有任何的影響力了。
所以說,為什麼一直有那麼多人,願意花時間,花大價錢,請風水先生去尋找風水寶地,估計就是這個原因了。
三魂,是我們的對人體能量的一種稱呼,尤其以帶有主要意識的能量體的稱呼。為了更形象生動,更容易接受理解,更符合人體的組織結構。
古人便把人們的“三魂”,分別寄存在人體的上丹田、中丹田、及下丹田處。
七魄,是古人對人體七個能量體的稱呼,按照藏密的說法,此七個能量體分別來自人體的海底輪、臍輪、太陽神經叢、心輪、喉輪、眉心輪、及頂輪。
人們常說的“三魂七魄”,其中魂有三,魄有七。按照古人的中醫及人體經絡論,把七魄又分別命名為:一魄為天衝,二魄為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為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其中天衝魄在頂輪,靈慧魄在眉心輪,氣魄在喉輪,力魄在心輪上,且同時與雙手心和雙腳心相連。中樞魄在臍輪,精魄在生殖輪,英魄在海底輪。各主精神、氣及心、胃、腎、腸,膽、肝、肺。
按照人們的性情分,七魄又分為:喜、怒、哀、懼、愛、惡、欲。
人因為有三魂七魄而形成一位有智慧會活動的肉體,七魄歸肉身所有,七魄在肉身死亡時便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