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國相王

第156章 五國相王

肥義內心一動,突然感覺有些頭緒了,只是一時還無法理清。但是不管怎麼樣,絕對比他與趙侯以及陽文君制定的謀劃要好地多。

他對著孫臏深深一躬,“請伯靈教我!”

孫臏看看熊槐,熊槐點了點頭。

孫臏微微一笑,說道:“首先,現在的秦國就好比田常時的齊國,如今的趙國好比彼時的魯國。子貢言‘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於秦國而言,憂在外,恰逢趙哀,韓、魏業已事秦,楚強趙弱,故秦攻趙。肥子以為然否?”

肥義點點頭。

孫臏繼續說道:“再看齊國,其南鄰楚、越,西有宋、魏,北有趙、燕。其憂何在?憂在拓地,憂亦在外也。越國國力雖江河日下,又被我楚國斷為南北兩地,若以國力論齊或可滅琅琊之越,然若齊真要滅琅琊之越,則必與我楚國一戰,更何況滅越絕非易事。淮泗十二諸侯是齊與周邊強國之緩衝,不能動。魏雖衰弱,那也曾是第一戰國,再者其後背有秦,齊亦動不得。宋乃中原富庶之地,列國皆虎視眈眈,齊亦不敢侵宋。故,齊若要拓地,便只能向北,北方有燕,其國力尚不如宋。有趙,為秦、魏、韓肉中刺也,此其弱趙之最佳時機,趙弱則齊後攻燕,燕地可得。肥子以為然否?”

“然也!”

“故,趙國自保之上策,在齊不在秦。齊不攻趙,楚攻魏,則趙國只需西面抗秦而已。”

“伯靈之言猶如抽絲剝繭,甚為明瞭。就算現在回趙,再下也不枉此行了!”肥義感慨道,“懇請大王、伯靈,諸位再點撥於我。”肥義一躬到底。

“呵呵,趙國是楚國的盟友,如今盟友有難,我楚國豈能坐而視之!伯靈,有什麼謀劃不妨說出來,讓肥卿參詳參詳。”熊槐笑道。

“喏!”孫臏拱手,而後看著肥義,繼續說道:“趙國可分兩步,其一備戰河西,秦幾得魏上郡全境,若攻趙,莫過於經上郡攻趙河西要塞離石;其二,派策士攜重金賄賂、遊說齊國重臣、齊王寵愛的夫人,以期改變齊王的想法。若不奏效,則以大勢親說齊王:其一,秦經商君變法之後歷經二十餘年,佔盡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是秦國與山東各國抗衡的關鍵所在。關中形勝,是因為四大秦關,分別是東面的函谷關、南面的武關、西面的大散關和北面的蕭關。在這四大秦關裡,西面的大散關和北面的蕭關,因為面對的敵人不夠強大,所以戰略意義相對較小。南面的武關,主要防得是我楚國,而關中形勝的關鍵就是函谷關,沒有函谷關,關中就沒有形勝,誰想進來都能進來。但是,函谷關要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秦國得佔據河西之地。函谷關以北有黃河攔阻,函谷關以南有秦嶺封鎖,黃河和秦嶺是城牆,而函谷關就是城門河西是勢,河西高原俯瞰三晉,而函谷關和崤函通道是險,有勢才能有險,無勢不僅無險,而且險還是別人的。沒有河西之地,秦國基本上就只能與魏國接壤,然後就會被魏國鎖死在半個關中。所以,秦國要發展,就只能全力東進,不僅要佔據河西,而且還要兵出函谷關、攻略中原。只有這樣,秦國才能參加中原爭霸。如今河西盡在秦手,秦國已經有了東出爭霸天下的基礎。其二,秦必攻趙,一旦趙國西面事秦,則秦合三晉,天下莫能擋。其後秦必南下攻楚,楚雖強,亦難擋四國之兵,必然北面事秦,屆時齊必事秦,否則秦必攻齊。齊王若不願事秦,非但不能攻趙,還應助趙抗秦。其三,若齊王執意攻趙,則燕、中山必然唇亡齒寒,其趙、燕、中山雖然皆弱於齊國,三國合縱,三十萬帶甲立於大河,則河水為之斷流矣!”

“好!好!好!”肥義不由得拍手叫好,“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如此在下心裡便有底了。”

熊槐笑眯眯地看著孫臏,這老小子在家沒少尋思啊!

突然他精光一閃,腦中冒出一個想法來,當然這個想法並不是他的原創,他只是提前了幾年而已。

“諸位,聽了伯靈的謀劃,寡人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說與諸位聽聽。”

“臣等洗耳恭聽!”

“五國相王!”熊槐高聲道。

“五國相王?”眾人震驚。

在周朝的正統體制下,只有周天子可以稱王,而諸侯只能稱公、侯、伯、子、男等。但是,像楚、吳、越等國,當時被中原各國視為夷狄,傳統的包袱輕一些,便早早地稱王了。進入戰國中期,隨著諸侯勢力的不斷增長,周天子已被遺忘。諸侯稱王,已經勢在必然。

經過齊魏之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遭到兩次大敗,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