鶡冠子婉拒了齊王的邀請,齊王除卻一絲惋惜之外,沒過多久便將此事拋卻雲外。他現在尚沉浸在段幹朋的三分天下長策中。
兩日後,齊王再一次召見了楚國使團。
“寡人前幾日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見到了一隻巨大的鳳凰,它從南方飛來,落在了齊國的宮殿之上。寡人感到非常驚訝,便問鳳凰:‘你為什麼選擇來我的國家?’鳳凰回答說:‘我正在尋找一個可以長久生活的國家,那裡國君仁愛厚道,大臣們為國事竭心盡力,國人生活富足、學而知禮,但是我經過了許多國家,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後就難以忍受那裡人們的貪婪、無信,於是我便離去,現在我來到了齊國。’寡人感到非常高興,便問鳳凰:“那麼,你願意長久住在我的國家嗎?鳳凰回答說:‘當然,我每到一個國家,都希望可以長久地在那裡住下去。但是,我必須告訴你,它必須是一個有道德、有誠信、有智慧的國家。如果這個國家貪婪、欺詐、不公,那麼我便會毫不留戀地離去。’寡人以為齊國是這樣一個國家,並打算為鳳凰建造一個華麗的宮殿,但是當寡人徵召了無數國人準備開始建造時,鳳凰卻一路向北,飛走了!而此時寡人的夢也醒了。這雖是一個夢,鳳凰的離去卻讓寡人悵然若失許久。一定是寡人不夠仁愛厚道,大臣們不能為國事竭心盡力,國人們貪婪無信無禮,才導致了鳳凰的離去。”
一開場,齊王便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昭雎聽完,臉色頓時黑了下去,鶡冠子的分析讓他本以為齊國一定會答應與楚國結盟。
而齊王的這個夢,或者說編纂的故事中所說的國君不夠仁愛厚道,大臣們不能為國事竭心盡力,國人們貪婪無信無禮,不正是齊王拒絕楚國結盟的理由嗎?鳳凰從南方飛來,不正是暗諷楚國有同樣的問題,與齊國結盟別有目的嗎?
齊王打算用一個夢來拒絕楚國!
昭雎感覺受到了侮辱,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感覺十分氣悶。
齊王看看昭雎的臉色,嘆道:“唉!這樣的齊國怎麼能與別國結盟?這對結盟國來說並不是一件有利的事!寡人深感慚愧,思考兩日後痛下決心按照夢中鳳凰的要求重新審視自己、審視齊國,齊國理應浴火重生!”
齊王說完笑意盈盈地看著昭雎。
事情到了這一步,昭雎內心有一個強烈的想法,其實齊國君臣早已經看清楚國結盟的真實目的,既然不打算與楚國結盟,齊國君臣恐怕是打算坐山觀虎鬥,任秦楚亂戰,齊國從中漁利了。
昭雎深吸一口氣,他還是不死心,“齊王用一個夢來拒絕楚國的結盟,是不是有些草率了?齊國不希望有楚國這樣一個盟友來制衡秦國嗎?”
齊王搖搖頭,“秦國地處西陲,只是嚮往中原文明罷了,楚使莫要多慮!假使天下戰國皆能相容,何處不是鳳凰棲息之地?”
臥槽從天而降,昭雎憋出內傷。這話從齊王嘴裡說出來,簡直難以置信!
只是,齊王這變化有點大,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難道說秦國有使者來齊了?是張儀嗎?一時之間昭雎思緒萬千,他突然想起了當初張儀使楚時兩人相見時的情形。那時,昭雎內心其實是希望楚國與秦國結盟,秦楚共分天下的。
事已至此,昭雎知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挽回了。若是齊王正面解釋為何不結盟,他還能按照大王的謀劃進行反駁,但是齊王卻用一個荒謬的夢來作為拒絕的藉口,那就是純純地不想談了。
昭雎那也是有大國傲氣的,既然齊王拒絕了結盟請求,昭雎也不再強求。況且這一次使齊,大王也沒有要求必須要與齊國結盟,是以昭雎也沒有多大的壓力,只是心有不甘罷了。
“既如此,外臣也不多留,這便回國向我王覆命去了。只不過外臣尚有一句話留與齊王:明日之禍,始於今日之不察。”
“哎呀,楚使不遠千里而來,豈能匆匆而去?不如多留一些時日,寡人也好多盡地主之誼?田文招待可還盡心?”昭雎最後那句話,齊王直接忽略了。
“外臣王命在身,豈可因私誤公?既然齊王不與結盟,外臣當儘快回國覆命才是!”
“唉!既如此,寡人便不強留了,楚王贈予寡人上等紙張與書籍,寡人總不能讓楚使空手而回,聽聞楚王好馬,寡人便以上等馬百匹、海鹽千斤饋楚王!”
“謝齊王!”
第二日,昭雎便率領楚國使團從臨淄南門離去,田嬰、田文父子作為齊王特使前來相送。
田嬰此行只是應付了事,一應送行禮節基本都交給田文來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