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恩令

楚王熊槐七年,五月。

自秦楚商於之戰結束後,天下各國都迎來了難得的短暫的和平。

當然,和平只是表面上的,暗流卻越來越激湧。楚國在一系列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引起了各國深深的忌憚。秦國被削弱之後,楚國成了那個最有可能打破各國間態勢平衡的不穩定因素。

但是,既然楚國沒有再動干戈,列國誰也不敢主動挑起與楚國的戰爭。

對於楚國來說,沒有諸侯敢於挑釁,也算是佔據了戰略上的主動。熊槐也得以專注於國內現狀與未來規劃。

在財貨方面,楚紙與印刷書籍在國府的財政收入中仍然佔很大的比重。雖說各國早在前兩年就已經陸續有自己的紙,可這些紙大部分在楚國貴族家中連廁紙都不如。

當然普通紙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也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在低端市場上,楚紙的競爭力已經越來越低。

然而,楚國已經發展出專用來書寫與作畫的紙。如今書、畫已經慢慢成為各國貴族消遣、交流的藝術形式,對高檔紙的需求與日俱增。無論在哪裡,高階楚紙依然是供不應求。

楚國,尤其是楚王熊槐,是這兩項藝術的開創者與發展者。熊槐發明了一種名叫‘隸書’的書寫體,這種書寫體大大簡化了書寫,也更容易辨認,一旦普及開來,對於知識的下沉與普及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作為史上第一位書畫雙絕的藝術家,熊槐還是寫意山水畫的開山鼻祖,楚國大臣們莫不以擁有大王的書畫為榮。其一旦流入拍賣,定是天價。

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藝術領域的提升,當藝術發展到一定層次,技術不能滿足其發展的時候,藝術又會反過來推動技術的發展。紙與書畫便是這樣的例項。

楚國還有一絕,那便是綠茶。綠茶比楚紙可要珍貴地多得多。楚國重商是傳統,有頭腦的商人也多。自從前兩年楚王發明綠茶以來,各地茶園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慢慢地竟又發展成一個產業。綠茶雖然是奢侈品,架不住天下貴族多如牛毛,綠茶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夠一定的分量是沒有資格品嚐綠茶的。以目前的種植技術,也就佔據的廣袤江南的楚國能有一定的產量。而巴蜀與中原一向往來極少,空有寶物而不自知。

楚紙與綠茶這兩項特產每年給楚國創造的收入,不知凡己。

自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重新丈地料民之後,土地上的稅賦收入也較之前增加了一倍不止。

雖說這幾年戰爭從未停止過,但是楚國的財政狀況一直尚可,未對民生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

農業方面,重新分配土地之後,熊槐嚴令各州,一定要確保耕者有其田的目標,同時要竭力避免出現土地暗中買賣、土地兼併的情況發生。若因遷徙而導致的土地買賣,一定要上報各縣,國人的自有田要在官府的監督之下完成買賣,屬於政府的那部分田地要及時回收並重新分配。

今年開始,各州已經全面推廣稻麥輪種之法。到明年,楚國的糧食基本可以實現翻番的目標,幾年之內不但可以解決國人的溫飽問題,各地官倉都存滿糧食之後,打仗最重要的糧草問題也能極大地得到緩解。

軍事當面,經過函谷關以及武關三場大戰的檢驗,證明府兵制在保證了戰鬥力的情況下對國力的依賴下降了很多,這也讓熊槐有了擴充兵力的底氣。在尉府的引導下,各地正在新一輪的徵兵,由原來的十八萬餘人擴充到二十七萬人。

騎兵規模也準備由五千擴充到一萬人。戰馬與甲冑的損耗是個大問題。騎兵在商於雖然大展神威,但自身損耗也很大,戰損超過一半,這讓熊槐心疼了好長時間。

戰馬來源,楚國目前只有趙國一途,即便能從趙國購得戰馬,長途跋涉之下,損耗也極嚴重。況且,騎兵的威力展示出來之後,楚國還能不能有穩定的戰馬來源猶未可知。這也是為什麼熊槐希望儘早滅掉秦國的原因,秦國有著最好的戰馬以及馬場。

至於甲冑,熊槐單獨跟天工院祭酒風無塵聊過,要打造大量的甲冑,以目前的煉製之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一要深入探查楚國各地的鐵礦;二要升級冶鐵的技術。在技術方面熊槐略有了解,冶鐵的關鍵是提高熔爐的溫度,讓鐵礦熔化,篩選出雜質。而提高冶煉溫度,鼓風裝置又是關鍵。對此,熊槐提出了高爐冶煉法,透過高爐的分層,讓鐵礦石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同時增大鼓風量。

當然,熊槐只是提出了這個想法,具體如何實現他就不管了。以墨家的技術水平,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