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少梁,阻止魏軍修城。兩軍在少梁交戰,魏軍擊敗秦軍,繼續築城,進行備戰。秦軍沿黃河邊修築防禦工事,以阻止魏軍向外擴張。
至魏文侯十八年,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這是第一次河西之戰。
魏國攻克秦國河西之地後,有了進一步攻秦甚至滅秦的跳板,嚴重威脅秦國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後,魏國的擴張重心移至中原,魏軍主力也隨之調往中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經過數年的準備,秦軍發動五十萬大軍攻魏,雙方在陰晉大戰,吳起以魏武卒大破秦軍,取得了第二次河西大戰的勝利。
秦獻公即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櫟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到晚年時,國力轉弱為強,並企圖奪取魏國的河西郡。而此時魏國主力陷於中原戰場,不能自拔。
第三次河西之戰是在魏國與韓趙兩國澮之戰同年,秦軍趁人之危,在少梁大敗魏援軍,俘其主將公孫痤,佔領繁龐城。但因為澮之戰魏國取得勝利,韓趙重新對魏國屈服,並且幫助魏國對秦國反攻,秦國不得不停下了腳步。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開始強大起來。而魏國忙著與東方各國交戰,無暇西顧之際,秦國開始大舉的攻入魏國的河西郡。
秦乘魏進圍趙國首都邯鄲的時機,於前354年在元裡大敗魏軍,並佔領少梁。桂陵之戰後,商鞅又收復了一部分失地。
魏國在前351年以後陸續與東方各國結盟講和後,調集軍隊向秦國反擊。在魏國的攻勢之下同時又為爭取時間在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秦孝公被迫在彤和魏惠王相會修好,並歸還所得的魏地。
第四次河西之戰。馬陵之戰後,秦乘機於次年進攻河西,大敗魏軍。公元前332年,秦王嬴駟派軍攻魏上郡重地雕陰,經過兩年激戰,大敗魏軍。魏國被迫將河西之地全部還給秦國。
秦國收復河西之地之後並未因此停止攻魏。熊槐即位後,秦又不斷攻擊魏河東上郡。秦軍攻佔蒲陽後魏求和,將上郡十五縣全部獻秦,從此黃河以西全為秦有。
:()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