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公子高抵達襄陵。
十二月初一,公子高對外宣稱先魏王因魏嗣放張儀入大梁致使魏王受騙繼而因氣病發而亡。因此,魏嗣才是害死先魏王的罪魁禍首!這樣的人怎麼當魏王?他作為先王之子,怎能讓先王蒙受屈辱而亡?魏嗣不配為人子,不配為魏王!
此言一出,天下譁然。
這意味著魏國又將陷入王位相爭的內亂,而始作俑者便是楚國。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魏高奪位成功,魏國必將淪為楚國的附庸,成為楚國的打手。
對魏國向背最為上心者要數秦國,訊息傳到咸陽,朝野震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皆知魏國一旦倒向楚國將意味著什麼。
關中危矣!秦國危矣!
在這危急關頭,群臣紛紛上書,要求秦王出兵助魏嗣擊敗魏高。
秦王也不猶豫,當即暗中派人聯絡在魏國的眼線,藉以向魏嗣傳遞訊息,只要魏國歸還函谷關,秦國願助魏王撥亂。
打又打不過,面對魏高以及楚軍的咄咄逼人,魏嗣感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他知道唯有放手一搏才有希望保住王位,而單憑魏國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與楚國抗衡的。
天下諸侯恨楚最甚者莫過於秦,而齊國搖擺不定。
與秦國聯合抗楚是最佳選擇,而代價是什麼?函谷關而已。
函谷關雖然早年是魏國之地,但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秦國之地。用秦國之地換秦國的救助,又有何不可?
河西之地與王位,魏嗣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十二月底,秦國上下一致決定出兵抗楚援魏。
楚王熊槐九年(前320年),秦王贏駟更元五年,魏王嗣元年正月,秦王與魏王在函谷關會盟。
正月之初,天寒地凍,大雪漫天,函谷關內外銀裝素裹,一片蒼茫。雄關巍峨,氣勢磅礴,而今在這凜冽的冬日裡,更顯其威嚴。
晨光初破,東方微露魚肚白,秦王贏嗣已率眾至函谷關下。他身披玄色衣袍,頭戴冕旒,英姿勃發,眉宇間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氣。秦軍列陣於後,甲冑鮮明,刀槍林立,氣勢如虹。他立於風雪之中,遙望雄關。
不多時,函谷關大門隆隆開啟,漫天風雪翻卷著灌了進來。面容有些憔悴的魏嗣冷不防被這風雪襲面,不由得打了一個哆嗦,人頓時精神了許多。
深吸一口氣,魏嗣步入風雪,向秦王贏嗣走去。
兩王於關前相會,風雪中,彼此凝視。
贏嗣首先開口:“魏王,魏國遭楚侵凌,吾感同身受,願與魏結盟共抗楚國!”
魏嗣答曰:“秦王明鑑,魏國危在旦夕,非秦莫救,魏願與秦共抗強楚!”
說完,兩人拱手施禮。
“魏王請!”
“秦王請!”
兩王攜手步入關內,於關樓之上,舉行會盟儀式。
熊熊烈火環繞,兩人相對而坐,面前擺放著盟書與祭品,四周靜謐,唯餘風雪之聲。
烈酒一杯。
魏王撥出一口霧氣,拱手道:“今日與秦盟書,自此以後兩國共進退!”
秦王回道:“當如是也!楚執意北上,你我豈能坐視華夏衣冠盡毀?此次秦必起舉國之兵,與楚不死不休!”
兩人都未提及河西之地。
“秦王也知楚師在側,使我夜不能寐,賊子魏高得楚人相助,隨時可能進攻,大梁危矣!萬望秦王儘早出兵,擊退楚師,還天下朗朗乾坤。”
秦王頷首道:“秦、魏書盟之日,便是我大秦出兵之時!”說道這裡,秦王略一停頓,繼續說道:“只不知魏王何時將函谷關歸還?”
“楚師退卻之日,便是函谷關復歸秦國之時,何如?”魏王也不傻,不可能僅憑一紙盟書就將函谷關現在就歸還秦國。畢竟秦國的信譽可不咋地,魏國在這方面吃的虧可不少了,他可不想跟先王一樣稱為天下人的笑柄。
秦王眉頭微皺,笑道:“秦師入魏作戰,若函谷關不在掌握,恐有後顧之憂,難以盡全力援魏吶!”
魏王不夠實誠,秦王有些為難。
魏王有些為難,秦王有些難為人。
函谷關守將公孫喜面色鐵青。辛辛苦苦築城幾近一年,函谷關堅過從前,他心中曾豪言,他在一日,秦軍便無望東出。可如今成熟的果子就要被秦國摘去,他豈能甘心?
他心中憤恨。恨魏嗣暗助張儀;恨先王昏庸聽信張儀惑言、逼走相國公孫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