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軍訓練火器營士兵,此乃提升戰力之關鍵一著。那持槍姿勢、裝彈步驟等基礎要領,皆需士兵們反覆習練,直至形成肌肉記憶。
“莫要小瞧這隧火槍,雖其操作難度不低且射程受限,然若運用得法,亦能成戰場大殺器。”賈寶玉雙手抱胸,目光堅定地掃視著訓練場,對負責訓練的將領說道。
這隧火槍,槍身多以精鐵打造,長約四至六尺,其重量對於普通士兵而言雖有一定負擔,但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槍桿木質部分質地堅實,紋理細密,能有效減少後坐力對持槍者的衝擊。槍口呈圓形,內徑經過精心設計,以適配相應的彈丸。槍身之上,設有照門與準星,二者相互配合,可輔助士兵進行瞄準,大大提高射擊的精準度。其最為獨特之處在於火繩裝置,一條經過特殊處理的火繩,透過扳機與槍身相連。當扣動扳機時,火繩緩緩落下,點燃槍膛內的火藥,從而引發爆炸,將彈丸推送而出。隧火槍的火藥裝填量需嚴格把控,過多易引發炸膛危險,過少則會導致射程和威力大打折扣。彈丸多為鉛製,質地較重,在出膛後能憑藉慣性保持一定的飛行軌跡,對敵人造成殺傷。
然而,這隧火槍的訓練之路佈滿荊棘。士兵們起初難以適應其重量,長時間持槍,手臂痠痛如被重錘敲擊,顫抖的手臂嚴重干擾射擊準度。火繩更是令人頭疼,燃燒速率忽快忽慢,士兵們一面要專注射擊,一面得提防火繩,稍不留神,灼傷便接踵而至,且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風雨稍作侵襲,火繩便有熄滅之危。火藥裝填更是精細活,多一絲則炸膛之禍近在咫尺,少一毫則射程威力大打折扣。
幸得梁山將領足智多謀,一一化解難題。針對持槍力量短板,特製訓練套餐登場。士兵們揹負沙袋,手持加重木槍,反覆練習持槍姿勢與動作,從晨曦微露直至夕陽西下,日復一日,臂力與耐力穩步增長。為馴服火繩這頭“猛獸”,技藝精湛的工匠們閉關鑽研,精選材料,嚴控工藝,終讓火繩燃燒趨於穩定。同時,士兵們接受特殊課程,學習在不同氣候下守護火繩,防風罩、防潮盒等小發明應運而生。火藥裝填訓練場上,士兵們先是用模擬火藥反覆操練手感,隨後藉助簡易測量工具,一次次嘗試,直至裝填量分毫不差。
晨曦微露,訓練場上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士兵們身姿挺拔,全神貫注地聽從指揮。只見負責演示的老兵,穩穩地握住隧火槍,右手精準地放置在槍托合適位置,槍身緊抵右肩窩,臉頰輕貼槍身一側,左眼微眯,右眼透過準星向前瞄準,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此為標準持槍姿勢,爾等務必牢記!”老兵大聲喝道,聲音在訓練場迴盪。
將領們點頭稱是,旋即指揮士兵們依令操練。先看第一種三段式射擊訓練方式。六名士兵迅速站成整齊的三排,第一排士兵單膝跪地,身姿沉穩,他們將隧火槍穩穩地架在左臂之上,右手輕輕搭在扳機處,眼睛透過準星緊盯前方目標。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砰!砰!砰!”數聲槍響幾乎同時響起,槍口噴出的火焰和硝煙瞬間瀰漫開來。射擊完畢後,第一排士兵們迅速起身,退至後排。第二排士兵早已嚴陣以待,立即上前重複相同的射擊流程,他們的表情嚴肅而專注,絲毫不敢懈怠。第一排退至後排,隧火槍槍口朝上,以防止槍膛內殘留火星引發意外。然後快速蹲下身子,從腰間的彈藥袋中熟練地取出火藥包,撕開包裝,小心翼翼地將火藥倒入槍膛,接著從另一個小口袋裡拿出鉛製彈丸放入,隨後一名士兵手持通條,迅速而有力地插入槍膛,用力搗實火藥和彈丸,每一個動作都緊湊有序,期間他們還需時刻留意火繩的燃燒情況,避免被其灼傷。當第二排士兵射擊完並開始裝填時,第三排士兵緊接著頂上,整個過程就像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迴圈往復,力求不間斷地輸出火力。
再觀第二種射擊訓練方式。前排挑選出的神射手們個個神情專注,他們身姿矯健地站定,雙手穩穩持槍,眼睛緊緊盯著前方的目標靶。這些神射手們皆經過嚴格篩選,具備出色的視力和射擊天賦。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開火!”神射手們幾乎同時扣動扳機,槍聲齊鳴,火光閃爍。他們在射擊時,巧妙地利用身體的重心來抵消後坐力,使得射擊更加穩定。射擊完畢後,他們迅速將空槍遞給後排早已等候的裝填手。裝填手們接過槍後,迅速將槍托夾在腋下,騰出雙手快速地從火藥桶中舀出火藥倒入槍膛,接著放入彈丸,然後用通條快速搗實,整個過程如同一套精密的機械動作,熟練而高效。而前排的神射手們在遞出空槍後,立即從裝填手那裡接過已經裝填好的槍支,再次瞄準射擊,如此迴圈往復,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