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朱元璋看向楚蘭心“蘭心,記錄下,凡是空印案流放到遼東的官員,若在墾荒戍邊中表現出色,為遼東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可酌情減免流放期限。表現特別優異者,還可獲得良田、財物等賞賜。”
宋濂建議道:“陛下,除了物質獎勵,也可給予他們脫離賤籍的獎勵。”
朱元璋聽了宋濂的建議,思忖片刻:“宋學士所言有理,那些流放遼東的官員,若真能洗心革面,為遼東建設傾盡全力,脫離賤籍這一獎勵,對他們而言想必極具吸引力。”
朱元璋說完,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問道:“都說說,還有對空印案的想法麼?”
眾人聞言,皆陷入了思慮之中。片刻之後,大家都紛紛搖頭,表示暫時沒有更多的想法。
只有朱標,一臉疑惑地問道:“父皇,後世為何會認為您對此事並不知情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朱元璋沒好氣,道:“咱後面殺了多少官員,你又不是不知道。”
“後世把咱形容成個乾綱獨斷,疑心極重的人,可他們哪能體會到咱當時的處境和心境呢?咱平日裡行事雖果決了些,但也不是糊塗人吶。”
朱元璋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憤懣,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繼續說道。
“咱若是真是乾綱獨斷,疑心極重的人,誰會跟隨咱建立了大明!咱這一路走來,靠的是兄弟們的齊心協力,大家同甘共苦,才建立一個太平盛世。”
“更是說咱,狡兔死,走狗烹……孃的,就不想想,那些勳貴都幹了什麼!”
朱元璋越說越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他們之中,有人恃功而驕,肆意妄為,侵吞民田,欺壓百姓,這難道是咱想看到的嗎?咱懲治他們,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為了天下百姓能有個公正清明的環境,怎麼就成了咱的不是呢?”
“歷史上咱洪武朝的四大案,除了藍玉案咱還在尋思問題,剩下的三個,咱到現在都覺的沒有任何過錯!”
“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根基穩固,為了讓律法能夠真正地施行,讓這個國家能夠走上正軌。”
“可後世之人,卻總是曲解咱的用意,實在是讓人氣憤。”朱元璋的臉上滿是怒色,胸膛劇烈地起伏著,顯然是被這些誤解深深地刺痛了。
“父皇莫要生氣,氣壞了身子可如何是好。兒臣自幼便在您身邊,深知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
“只是後世之人不明就裡,未曾體會到您治理國家的艱辛與難處,才會妄加揣測,做出那些不實的論斷。”
朱標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拍著朱元璋的後背,試圖讓他的情緒平復下來。
劉伯溫也上前拱手說道:“陛下,微臣追隨您多年,親眼見證您為大明的嘔心瀝血。那些流言蜚語不過是無知者的妄言,陛下不必為此介懷。”
朱元璋長嘆一口氣,緩緩道:“咱這一輩子,從一個放牛娃走到如今,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打下這大明江山。”
“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大到治國方略,小到民生瑣事,都是為了讓這天下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讓我大明長治久安,綿延萬代。”
“可如今,卻被後世之人這般誤解,實在是讓人痛心吶。”
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無奈,彷彿又回到了那些艱苦創業的歲月。
宋濂微微欠身,和聲說道:“陛下,您的功績我們都看在眼裡,銘記於心。那些後世的誤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您所經歷的一切。”
“他們無法想象在亂世中崛起,建立一個全新王朝的艱難困苦。微臣相信,只要我們把真實的情況詳細記錄下來。”
“讓後人能夠全面、客觀地瞭解您的治國理念與豐功偉績,後世總會有人理解您的良苦用心的。”
宋濂作為一代大儒,深知歷史記錄的重要性,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為朱元璋正名。
徐達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陛下,您別往心裡去。那些流言蜚語,不過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一起把大明建設得更好,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等到那時,那些流言自然會不攻自破,您的功績也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朱元璋緩緩擺了擺手,那動作裡透著一種釋懷與豁達,神色也隨之逐漸平靜下來,目光中多了幾分坦然,語氣沉穩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