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子淵便站起身,雙手下壓,止住了眾人的喧譁:“這樣看起來三檢視之法可行。但是未臻完美,所以各坊回去自己試著製作圖紙,完善製圖之法,最後匯總到我這裡,統一評定,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規矩,作為成法,再普及下去。可好?”
眾人無不稱是。
大秦造器天下第一,從商鞅時代留下的傳統,整個國家對“標準”有一種執念,鑄造出來的刀槍劍戟磚頭瓦塊都要“物勒工名”,以備抽查和回溯。標準化的好處是,大秦的造物確實質量高,秦的槍矛鋒利,弓弩發達;不光質量高,產量也高,用了後世所說流水線的模式,各個環節專人負責,一個環節只負責一項工序,造物又快又多又好。像兵器、磚瓦,過去都是參照樣品製作模具,然後大量翻制。如果工坊在咸陽之外,就要把樣品專門送過去。樣品加工過程中還有測量不準的問題,導致最後組裝困難。但是現在有了三檢視,只需要把圖紙送到工坊,當地的匠師就可以照圖自己開模具造物。一切用圖形文字定下來,效率和品質會大大提升。
三檢視可以算是秦始皇三十七年最重要的技術革新。張誠講清楚原理,但是卻並不適合主持負責這事兒,三檢視在寺工的推廣普及,涉及到無數工坊無數專案無數作業流程無數工藝。要每個工藝段上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摸索一下三檢視使用的辦法,最後歸集到寺工令這裡匯總,再由寺工令釋出標準,在整個體系內實施,這才算制度建設完善。張誠這樣一個外地剛來的十七歲的後生,上來就主持這件事,無論是身份職位還是資歷,都遠遠不夠,歐冶子淵一句話把張誠摘出來,是一件好使,張誠也並沒有在意自己能不能佔有這一份功績。畢竟,此刻最重要的是把這項技術流傳出去,自己還是要低調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