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夠了,如果要學車,大可以學習推獨輪車!
其實張誠知道公孫尼子知道公孫尼子想透過訓練馭術,把所謂君子六藝裡的御整出來,搞那套鳴和鸞、逐水曲、舞交衢、過君表、逐禽左的駕駛規範,體現儒家教養之高超。這是培養行政外交人才的基礎技能。或多或少存著學術方面的私心。
但是張誠看法多有不同。首先是作為軍事訓練的內容,張村不打算培養騎兵和戰車部隊。其次是作為交通工具,張誠也不看好秦漢交際時代的社會環境,太遠距離的交通。風險大的一匹。
年輕學生們學會使用獨輪車,兵學學員們擅長使用獨輪車進行後勤和作戰,一樣可以變得強大。獨輪車部隊不說是這個時代的摩托化部隊,至少可以是更強大的輕步兵——甚至都能發展出具有特色的重步兵。
公孫尼子拿著這個思路去找蒙恬,蒙恬看了卻不以為意,大筆一勾,連弓弩教學訓練一併抹去——學生兵懂得短兵相接,對弓弩射術略作了解就行。弩箭是一個很扎眼的東西,大規模列裝弩箭難免被有心人注意到,而且秦弩說白了也沒啥訓練價值,那玩意兒全靠工坊出品優秀,部卒學習拉弦上箭瞄準放箭,有一個上午就能熟練。大部隊甚至不需要弩箭射的準,只要能射的遠就行。所以這玩意兒不需要練,只要瞭解效能,小軍官們就能從容指揮軍隊。
做好佇列、管理好部卒、搞好後勤、能做戰時動員、懂得殺伐決斷、把握作戰時機,就是合格軍官,只要自己這方綜合實力強、準備充裕、對敵的時候戰士勇猛,軍官不犯錯。打仗又能能有多難?
幾句話把公孫尼子說的一愣一愣,原來你們兵家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