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沒有徵戰。”這次說話有點多,皇帝甚至有些氣短。“你知道古來君王為何稱孤道寡?”
李斯不語。
“孤者無父,寡者無侶。做一個王、做一個天子、做一個皇帝,無論什麼事,都沒有人可以商量、可以分享、可以分擔。”
“臣下……”
“君臣是君臣,孤家寡人是孤家寡人。”秦始皇制止了李斯的話,“和臣下商量,是另外的事情。天子無友。”沉默了一下,秦始皇再開口:“李斯啊,把你說過的朕的功績寫一篇文出來我看吧!”
過不久,李斯帶著大幅絹帛在皇帝面前展開,是李斯所創的非常漂亮的小篆,內容就是之前李斯所述的秦始皇一聲功績,只不過換了這個時代流行的四字一句的韻文。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攸長。
卅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
群臣誦功,本原事蹟,追道高明。
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
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常。
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眾自強。
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
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闢方。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
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
皇帝並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
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
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
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
夫為寄猳,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
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
黔首修絜,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
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始皇帝讀了幾遍,道:“就這樣吧,派人在會稽山刻石吧。”沒再說更多的話。
不幾日,這份刻石的內容就傳遍了咸陽,無數官吏捧著這份刻石的文章,讚頌始皇帝的功績,讚頌李斯丞相的文筆。張誠在張蒼處看到一份抄本,拿來讀了,卻又讀不懂,請張蒼幫助解讀,之後沉默半天。才問:“先生,我出身鄉野,並不瞭解國家大事,只是我聽說六國認為我秦法苛刻,黔首百姓負擔重。”
張蒼略抬了抬眼皮:“百姓艱難,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黔首百姓要想生存下去,首要就是耕織。說到耕織,大秦可以算是最重視農作的。治粟內史位列九卿,郡縣乃至鄉里都有嗇夫扶助農桑。大秦不只是兵甲堅利,農具也是天下第一。哪怕是最近幾年災荒多一些,收成減少谷價升騰,靠著秦國的農事管理,也能少些大饑荒。
我做這個柱下史,最是關心列國人口、糧食、軍力、災荒情況。歷年的統計,大秦的百姓在七國之間,算是要好得多。至於說秦法苛刻,我師弟韓非曾經主張法不阿貴、明法去私,在大秦,官員貴胄和黔首黎民用的是同樣的法令,法條都是公開的並無隱秘。在公正這方面,秦也比六國要好很多。當然,這樣的法令,對官員貴胄來說,可能是有點苛刻吧……”
張誠無言。
“李斯這篇刻石,文采如何不說,事兒基本上算是事實,也不能算是諛詞。皇帝兼聽萬事,每天批閱奏摺文牘,也要多達百斤,陛下是一個勤勉的君王。”
可能大秦的高官對秦始皇看法,有他們的道理吧?張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