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事實上他已經把技術發展路線一再精簡,砍掉了那些能產生巨大利潤,並且帶給人類很多愉悅感的領域。比如蔗糖的生產就需要先有甘蔗,當然這個方向大體上並不難。但是南方百越之地並不在自己手中,南北物流通道也沒有開啟,貿然去點亮蔗糖的科技樹。眼下並沒有意義。至於糧食中公認高產的馬鈴薯和玉米。東西當然是好東西,但是一則這東西在美洲,現在沒有能力抵達,二來秦朝人口的上限不過是三千萬,漢代人口的上限是五千萬,這麼多土地養活這麼少人,還用不到去尋找馬鈴薯和玉米這樣的作物。只要把穀子麥子種好,中華就沒有饑饉之憂。
技術前進的背景,是人類社會的總體需求。秦漢之間的人口實際情況,其實並不需要多麼奇怪的高產種子,需要的只是相對普及公平的土地分配和稍微好一點的耕作技術。如果田土普遍使用犁鏵耕作,使用耬車點種,使用積肥技術和除草技術,有效補充地力,秦漢人人吃飽並不是什麼奢望或者夢想。
當然,要讓秦國人都能穿暖,或者至少讓張村的人都穿暖,那可能要普及一下火牆火炕的技術,普及煤炭的使用,或者,如果能提前得到棉花,當然是更好的!
那個叫阿三的國家,必須先拿到手裡——至少把寶貴的棉種和各種香料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