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
隨著帝都外的敵軍的撤退,燕京城重新煥發起了往日的繁榮景象。帝都市坊的街道兩旁,商鋪重新開張,許久不曾大開的城門也重新大開,雖然每日只是大開寥寥幾個時辰,其餘時間都緊緊關閉。但是帝都主路上行人依然絡繹不絕,路邊也響起了久違的商販的叫賣吆喝聲。交談聲、笑聲在街道上此起彼伏,百姓的臉上也重新有了笑容。一切的一切都昭示著帝都再次恢復了些許生機與活力。
陽光下,帝都的建築顯得更加宏偉壯麗。金色的宮殿屋頂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彷彿訴說著昔日的輝煌。重新選拔的皇宮禁衛軍也逐漸入駐其中,只是現在還沒有侍女之類的僕從,因為之前的虎嘯軍叛亂太過嚴重,工匠們正在修補受損的城牆和建築。相信過不了多久,皇宮就會修葺一新。
帝都雄城,其中子民不下百萬,雖然跟隨蕭金虹遠走長林關一部分,也因為叛軍將至而逃走避難一部分百姓,但是依然有八十餘萬人口。帝都每天人吃馬嚼都是一筆天文數字,之前是蕭金虹下了緊急備戰令,每家每戶都被搜刮了一遍,才將將籌備起十餘萬大軍的一年的糧草,這還是因為是帝都作為都城比較富庶的原因。但是哪裡知道蕭金虹不止昏庸無能,還膽小怕死,直接帶著親信和大部分精銳避險長林關,更是帶走了大部分搜刮百姓得來的儲蓄和糧草。索幸因為走的倉促,而且還留下五萬禁軍堅守守城,所以倉庫中的糧草還能將就著對付幾個月。這也是為什麼控鶴軍統帥賀影寒一開始總是想要主戰出擊的原因之一,完全就是糧草不夠,怕最後還要殺了戰馬充飢,畢竟控鶴軍多是騎兵,戰馬在古代可比人寶貴,死了很難得到補充。騎兵一旦殺了戰馬,就跟斷了一臂一般,戰力肯定大降。還不如趁著還有糧草的時候,拼死一擊,勝了還能苟延殘喘一陣,敗了也就趁早戰死,省得苦了百姓。
但是蕭胤鎮橫空而出,本來誰都沒看好他,以為也是如同蕭金虹一樣的酒色飯桶,沒想到卻也是一時英傑。不止幾日間蕭胤鎮平息虎嘯軍叛亂,更是驚退五十萬圍城的叛國大軍。現在很多帝都的百姓閒下來沒事的話題都是圍繞著蕭胤鎮這個新任的皇帝是如何如何英武,還有不少說書唱戲的都準備給皇帝陛下來個曲目那。
所有本來做好與城共存亡的百姓,已經連續一個月都沒生火做飯,因為敵軍來得突然,柴火都沒儲備那麼多,柴火需要每日購買或者去城外樵採。現在因為叛軍都退去了,只剩下幾個斥候防著追擊,所以每日正午的時候都會城門大開幾個時辰,讓百姓出城樵採,不然的話百姓天天吃生米也夠受的,之前一個月已經有不少百姓拆房子來生活了,甚至有些官宦人家也是頓頓粗糠硬飯。
現在雖說大燕國正統只剩下一個燕京城了,但是新皇帝新氣象總有一些盼頭,就算還是蕭金虹那個昏庸無能的東西,百姓還是要活著吃飯不是麼?人活著一天,就要吃就要喝,所以不管怎麼樣都要出去勞作一番。
這些日子,蕭胤鎮也在諸位將領和殘留下來的大臣們的庭議下,同意了開放城門允許百姓出城樵採和往來經商,只是都相互確認,一定要注意城門時間和加強戒備。絕對不能讓潛在的敵人有可乘之機。
所以一連數日,四個城門正午總會按時大開幾個時辰,但是總有精銳士卒巡視駐守,並且盤查是否有可疑人物進出城門。本來這也是幾位統帥商議的對策,因為現在大燕國只有孤城一座了,遠近皆是叛軍的城池了,現在守城的兵力又少,根本無法分兵出去討伐收服失地。而且更有大周國派來的討伐大軍虎視眈眈,所以遠遠沒有到可以放鬆的時候。只是趁著這難得的喘息之機,儘快補充物資儲備,為了防止可能隨時到來的大戰。
蕭胤鎮本來就是穿越來的,早就想看看這古代的帝都風物,所以也趁著這難得的和平,拉著青鸞走街串巷逛逛自己的都城,看看這個城市日常的百姓生活和知名建築。
蕭胤鎮因為剛剛登基,而之前就是一個旁系庶出的普通宗室子女,還屬於特別落魄那種,自然沒有任何人認識。而青鸞也用面紗罩住自己傾城的容顏,怕引來麻煩,故而幾日玩的相當快樂。
……
每天大開的城門的幾個時辰,百姓們絡繹不絕地進出城門,有的攜帶著豐收的果實,有的挑著滿擔的貨物,也有的僅僅是出入城門透透氣。帝都也隨著開放,漸漸恢復了一些往日的繁華。一連幾日毫無戰事,連守城士卒也在這種祥和的景象下,逐漸放鬆了警惕。好像剛剛結束的戰爭已經都被忘卻,美好的日子還在後面。
只是誰也沒有注意,每天在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