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城。
不出三日,就在德陽城全城軍民同心同德的通力協作下,將全城近11萬匹馬都換上了新制作的馬鞍和馬鐙。雖然這些新制作的馬鞍馬鐙良莠不齊,甚至很多隻是將將夠用,但是已經是一個壯舉了。要知道古代生產力低下,全城雖然有幾十萬人口,但是要在短短三天內生產11萬的馬鞍和馬鐙也是一件難事。
本來這11萬騎兵是根本湊不齊的,大燕雖然也是中原七雄之一,但也只有開國最巔峰之時才能湊齊10萬騎兵。可是蕭胤鎮領著四萬精銳騎兵,一人雙馬千里奔襲而來,又勝了三陣,繳獲數以千計的馬匹,再加上德陽城原有的馬匹,才堪堪湊齊11萬不到的馬匹。
這時候11萬帶甲騎兵可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兵力,要知道就是號稱中原第一的大漢國,也才只有不到20萬的騎兵集團軍。就算這樣,被蕭胤鎮一舉殲滅了10萬精銳騎兵,至今還有舔止傷口,休養生息。對外征伐的步驟明顯慢了很多,甚至聽說還連連被大秦國壓著打。
而且蕭胤鎮作為一個穿越者,如何不知道運籌學的道理,怎麼會苦苦等著全部馬匹的換上馬鞍和馬鐙在進行訓練。只等造出一批馬鞍馬鐙,就立刻讓士兵們進行熟悉和訓練,而且分五班倒,換馬匹和士兵,日夜不停的輪訓。本來這些騎兵就是騎在緊緊墊著一層皮革的馬背上,對騎術的要求極高,現在有了馬鞍和馬鐙也不需要如何夾緊馬背了,只要稍稍練習熟悉一番,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戰力。
不僅是裝備方面的革新,蕭胤鎮還偷偷的命令下面的將校,將新組建的騎兵都換成自己可靠的親信,要重新掌握著大燕的固有軍隊。而德陽城內的軍隊原本就是世代為大燕駐守邊境的官軍,只是因為上任皇帝蕭金虹太過於昏聵,才幾個月之前跟著袁博紹起兵造反的,所有並沒有太多的阻力就重新把這股軍隊收歸回來。
甚至原本屬於袁博紹的封地私軍士卒也都暗中慶幸,總歸是迴歸大燕的懷抱了,跟著蕭胤鎮這等可以即棄前嫌,千里來援的雄主,就算是死了都值得了。
至於袁博紹那已經是過去式,更別說作為袁家封地的私軍自然都知道自家大小姐的脾氣秉性,又看到菁兒跟這小皇帝不時之間的眉來眼去,如何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當兵的本來就喜歡傳這種風月之事,現在又沒有袁家之前的宵禁管制,幾十萬人來來往往的。一來二去,德陽城上上下下都知道這大小姐和皇帝蕭胤鎮之間的曖昧韻事。怕是菁兒大小姐以後嫁入皇家都是板上釘釘之事,自家這些當兵的自然就沒了叛國之罪,如何不是加倍賣力幹活?
但是蕭胤鎮確是不知道這麼多,只是不斷憂心德陽城的未來。
畢竟德陽城是袁博紹冊封的封地,如此明目張膽的收歸皇家也確實有點過分,畢竟現在中原各國做事還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出師有名。雖然現在袁博紹叛國,還棄城逃跑,但是畢竟還沒有正式撤銷褫奪他的一切封號,所以現在做得其實有點不地道。
而且現在乾坤未定,不適合搞內部鬥爭,還要顧及菁兒的感受……
蕭胤鎮也因此有點做賊心虛,看到菁兒都躲躲閃閃的,生怕性子直爽的菁兒一把拉住自己當眾質問。而反觀菁兒卻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甚至還主動躲在郡守府裡練習裝備了馬鐙馬鞍的戰馬的騎戰之搏殺技術。這副做派反而讓蕭胤鎮一眾人都有些暗中慚愧,甚至蕭胤鎮還心下發誓一定要把菁兒收歸後宮,這樣她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她的,那樣就不算巧取豪奪了。
不過現在蕭胤鎮還顧不上這些兒女私情,現在第一要務是城外的蠻族大軍。
蕭胤鎮不由望向遠處蠻軍的連綿不絕的營帳,心中滿是滔天戰意。
待到這11萬匹馬都和騎兵也都磨合完畢,也就是跟城外北蠻大軍決戰之時。把這群把野戰騎戰引以為傲的蠻族狠狠的正面擊潰,讓他們明白中原國家不可辱。
~~~~~~~~~~~~
德陽城外。
斡本所領北蠻先鋒大軍只是與德陽城守軍對峙,也不攻城,甚至並不罵陣。所以這幾日雙方軍隊都是難得的平靜,但是誰都知道這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大燕軍隊不止殺傷這麼多蠻族士兵,還讓出徵的老可汗死於此地,這些女真族人如何能善罷甘休?
但是作為可汗競爭者之一的斡本,既不承認烏烈的可汗之位,也不立刻宣佈自立為可汗,反而整日什麼也不做,就是帶著數十騎親衛四處射獵。而且對於親衛中射術精湛的騎兵,統統予以重賞拉攏,甚至斡本還當眾許諾等到自己有一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