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年(1630)十一月二十四日,京郊南苑。
血腥的戰爭似乎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羽檄又自南方傳來。十一月二十四日,兵部送來軍餉及給養,同時調令也到了:護國軍擇半數精兵南下協助五省總理盧象升剿賊,另一半回遵化駐防,聽候新任薊遼督師高第調遣。吳開先同白師爺、蔣文商量後決定由吳率銃兵三千二百、騎兵一千、炮兵六百四,工兵及新兵三千二南下,其餘由副將蔣文率領北歸,蔣文部抵遵化後再由馬進忠率休整半年的本部南下輪替,吳又讓蔣把十五兩黃金帶給孫雲球、莫雷和陳經綸,作為護國軍對他們傑出功績的表彰,讓孫莫隨馬進忠南下,又暗囑蔣多派人手勘查燕山地勢地貌。商定之後,吳蔣兩軍當日便分頭行事。
有了多次長途奔襲的經驗,吳對保持士兵體力就是保持士兵戰鬥力這個概念再清楚不過了,既然兵部已經解決了薪餉的問題,吳便讓劉宗周用庫裡錢儘量採買馬騾等大牲口,好在河北山東這類資源不少,護國軍又從來是現金交易,從不拖欠,故沒遇到多大困難,至河南時已經做到了一個班一輛車馬的水平,士兵只用拿著武器行軍即可。
護國軍南下軍團的目標是河南項城。此番南下均有兵站接應駐紮,較之去年同期北上勤王時,條件已經好了很多,糧餉彈藥基本都能得到及時補充,傷病員也能在兵站裡得到治療直至康復。吳看到兵站寨牆均用大條石或是青磚砌築,高大堅固,其上厚垛高碉,迴環相顧,有衛兵持銃箭駐守,兵站寨堡之內水源、糧草、倉儲、武備俱全,堡外均有屏護的深壕和羊馬牆,青石鋪就的驛道就從兵站旁透過,驛道上商賈不絕。有些兵站內外還有人指揮大批男女青壯勞力繼續勞作,這是朝廷以工代賑的方式,相對於之前賑災糧陽光普照災民領了就跑的粗放模式,現有模式更加合理,還能把人力有效組織起來,百姓有事做,朝廷也得到了實惠。一些兵站還承擔了糧倉的功能,吳在行軍路上常能看到糧車前來繳納實物租稅。這比之前一刀切的交銀錢方式要少一層盤剝,更受老百姓的歡迎。吳白陳和鄭義趙國忠等一路上都對主持兵站驛道修建的袁可立讚譽有加。
十二月十七日,吳部剛趕到項城,盧象升就聞訊趕來接兵了。他命令部隊不要休息立即趕赴汝陽,並在顛簸的馬背上向吳等介紹了流寇的情況。盧說當前流寇和以往不同,以往他們是有利則聚,不利則散,內部是少數逃兵帶領大部分饑民拿刀找飯吃的形式,沒什麼戰略戰術;如今他們在官軍的不斷打擊下都學精了,基本都有馬,還有驢騾駝等代步,行動迅速,可以說是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集團,比編制裡多為步兵的官軍有戰略機動的優勢,常跨省流動作戰。其作戰方式喜歡以亡命逃竄和突然在某地大規模集結伏擊官軍為主,官軍往往疲於奔命,又有可能突然陷入重圍。當他們作戰不利時喜歡進山,藏匿於深谷溝澗中,待風頭一過又出來招兵買馬興風作浪。目前官軍靠著內應和騎兵優勢雖多能取勝,但要徹底殲滅流寇感覺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盧又介紹道:流寇裡最大的三股為自稱闖王的高迎祥部、自稱曹操的羅汝才部和自稱八大王的張獻忠部,他們的部眾有時能達到上十萬,隊伍裡除饑民外,相當一部分是番漢降丁亡命將卒,所以常能甲杖精整,部伍不亂。高迎祥部還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精銳重甲騎兵,每人多重盔甲兩三匹馬,持長槍重劍作戰,機動性和突擊能力很強。而官軍主要是關寧軍祖寬劉肇基部五千騎兵,左良玉部步騎五千,自己麾下的標營三千,加上吳部八千人,各地方軍和民團也能參戰,但整體上兵力還處於劣勢。
鑑於吳以往的經歷,盧象升對吳開先部充滿了信心,他說到:“平東伯吳少保率大兵前來襄助,我的信心就更足了,相信此番在汝陽能給流寇以重創,最好能將其殲滅。遼東強敵蟄伏巢中,遲早要來,我還希望和吳少保共破強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