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戰後總結

確山曹王莊一戰後,吳開先覺得很有必要及時總結這一戰的經驗教訓,於是次日就把護國軍將領馬進忠、許忠、趙國忠、牛勇、朱孔訓、應時盛等都召集到一起,又將工兵的孫雲球、莫雷找來,加上參謀白師爺,一起來開總結會議。

吳開先開門見山地說到:“今天讓大家來,是想總結曹王莊一戰的經驗教訓。流寇造反多年,輸了就丟下性命,活著的不斷在戰爭中成長,如今他們的技戰術水平有了本質的提高,不能再以原來的大幫哄看待他們。在座諸位裡,趙國忠守廣德堡,馬進忠是後期加入的戰鬥,許忠、牛勇、朱孔訓、應時盛當時各負責一個方面,是全程參與了戰鬥的,你們四個都來說說你們的看法。”

許忠首先發言,他說道:“我當時面對高迎祥一側,我發現他的第二堵牆能把第一堵牆擠著往前趕,後面的能把前面的管束住推著往前走,我一直在觀察,發現敵方佇列裡有人早就被打死了,屍體還在直立著,給後面的人擋鉛子,應該是有人舉著擎著走,線列步兵們都在拼命開火了,結果很多子彈都打在屍體上,不能給後面的人有效殺傷。火銃鉛彈對緊湊的人團阻擋作用有限,只有長短炮發射的大彈丸能把前面的屍體和後面的人一起打倒,這對阻止敵人的逼近起了關鍵作用。”

牛勇道:“我同意許忠的看法。咱們這回打得艱難在於只有十門重炮,如果再多一倍,那就好打很多。”

朱孔訓道:“我覺得銃炮側射的效果要遠好於正面設計,如果敵人三百人排成三行一百列的隊伍,在鉛子最多能打三個人的方向和三百人的方向射擊,效果差別是很大的,現在炮兵機動起來基本能找敵人最密集的地方開火,但線列步兵打法太呆板,都是打正面,不能有效發揮側射火力,我覺得我們可以把方陣一分為二或是一分為四,交錯放置,這樣友軍方陣的正面就是我軍方陣的側面,火力有效性大大加強。如果需要,小方陣再合起來,做到分合自如。”

應時盛道:“我當線列指揮已經不短了,總結起來方陣有三怕:一是己方人少火力不足;二是突如其來的騎兵連續撞陣;三是組織良好的敵人厚積兵力連續突擊。曹王莊一戰,咱們正好把第一點和第三點一起趕上了。方陣三怕的根源我覺得還是火力投射力量不足的老問題,還有就是線列步兵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不夠,要是能自由進退,隨時射擊,流寇建虜再搞多少堵牆的人海戰術都不怕。”

應時盛說的目標太理想化,大家都笑了,但實戰中敵人蜂擁而至,火銃裝填慢確實讓人髮指,分段射擊實際上是把幾個人當一個人用,戰術也搞得呆板了。

吳開先總結道:“大家都說得不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就是方陣裡要增加火力強度,對於此,孫工和莫工有什麼看法?”

孫雲球道:“我們工兵正在研製一種打出去能爆開的,重炮和長炮使用的炮彈,這種炮彈類似於步兵的手榴彈,但依賴推進劑燃燒點火,這樣在發火率上就有問題,另外裝填起來還有一定麻煩,我和莫工正在想辦法解決。”

莫雷道:“確如孫工所說,我還想補充一點的是我們能否將短炮小型化,讓一個士兵能背炮,一個士兵背炮彈。現在的情況是兩個士兵像抬擔架一樣抬一門炮,兩個輔兵背炮彈火藥,這樣行動起來不方便,雙手很容易累,在遠路山路上總拖後腿。我覺得將短炮的口徑改小,只要能打穿三四個人威力就足夠了,改小後就靈活方便很多。”

吳開先道:“好啊,爆破彈和輕型化是很實用的兩個方向,你們倆加緊研製,護國軍會把你們需要的資源都向你們傾斜,另外也注意吸收更多的人才,自古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他對火器有一技之長願意加入護國軍都可以吸收到工兵隊伍中。”

孫莫二人答應了,吳開先又道:“這次作戰,是冷兵器士兵的團隊突擊戰術和火器射擊技術的綜合較量。據我觀察,流寇的三堵牆實際上分成四部分:直接面對官軍的是騎雜兵,也就是騎驢騾的一般騎兵;騎雜兵身後是精銳騎兵,由騎駿馬的驍騎和騎大騾子的他們的僕從組成;精銳騎兵身後是步兵雜兵,也就是拿五花八門武器作戰的裹挾來的精壯;步兵雜兵身後是精銳步兵,是披甲拿長槍大斧作戰的步兵。雜兵是用來消耗敵人銃箭的,精銳用來押著雜兵送死,然後擴大戰果。他們這種打法完完全全是針對官軍火器來的,如果官軍火力弱,那麼第一波騎雜兵消耗完就來不及裝填了,精銳騎兵再衝就可以奠定勝局;如果官軍火力較強,那麼再用步兵雜兵去消耗一波,官軍來不及裝填時真步兵就可以湧入奠定勝局了,精銳騎兵也可以瞅空擋扎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