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明蒙古後金朝鮮四方,步兵騎兵精銳突擊兵銃兵炮兵五大兵種,每家都有,只是叫法和用法不同。但如果要選出後金軍中最具代表性的獨有軍種,非死兵莫屬。
死兵多由底層阿哈組成,他們就是被分配到第一線,用肉體承擔敵人銃箭,用長槍利刃替己方破陣的。明軍的炮火一向猛烈,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部隊要承擔多高的傷亡率。但無論死傷多少,沒有明確的命令,他們是隻允許前進的,連左右挪動都不可以,比象棋裡的卒還缺乏靈活性。要麼他們死,要麼敵人死,這就是死兵名字的由來。
這樣的部隊,沒有嚴格的軍紀作為保證是不行的。後金方面先訓練他們跳坑,謂之水練,再訓練他們跳火塘,謂之火煉。面對寬溝大火逡巡不前的,當場就用蘸水皮鞭打得皮開肉綻,或是揪出一兩個羸弱的讓眾人一起動手活活打死,直到把每個人都訓練成聽到命令就一往無前赴湯蹈火的殺人機器。除此外,隊伍裡還有隊長負責執行戰場軍法,隊副負責盯著整隊人的表現。稍不肯努力向前的回營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絕對沒有遺漏的。
恐怖嚴厲的紀律造就死兵恐怖的戰鬥力,在遼東很多戰場上,只要死兵發力一衝明軍衛所兵往往直接崩潰,都不用後面的巴牙喇和騎兵衝陣,後面的兵只要掩殺就行了。蒙古和大明交戰多年,未曾取得類似後金的戰績1,就和他們缺乏死兵破陣有關。
手裡有不少死兵,阿敏也是信心滿滿。當然死兵也是種戰略資源,折損太多也會讓手裡的牌變少,但阿敏打算一波流帶走對面的明軍,然後趕緊走,這裡離明境不遠,在此久戰不利。
...
走近五十步,後面和兩翼的短甲兵開始朝天漫射,有的敢於衝近和明軍獵兵對射,前方死兵藉著掩護就平端著一丈二的虎槍衝刺過來,被虎槍扎中的人必死無疑,然後死兵就會推著槍桿死命往裡推擠壓敵陣,如果長槍折斷就會右手平端腰刀舉在胸前,左手抵住刀把,把整個身子的力量壓在刀上死命前進,直到破陣或是被敵方擊倒而已。所有阿哈都要經歷這一幕,也就是說,擄民和降卒的多數歸宿就是死在了戕害自己同胞的戰場上。
大多數死兵以為喊著口號走近敵人就會崩潰,可這回衝進五十步敵人還在好整以暇地看著他們,這是怎麼回事?
“急速射!”
命令傳達下來,第一排銃兵馬上平端火銃釋放。然後魚貫跑到後面裝填。
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陳大炮一排排數著退後的銃兵,一點點向前挪動著腳步,銃兵在他急切的眼神裡無論多訓練有素全是慢動作。
第六排,到我了,陳大炮急不可耐地把炮拖到最前列,直接把火摺子插進了火門,火炮極其短暫地沉寂後,只聽轟地一聲巨響,六十一顆鐵蛋衝出炮膛。
陳大炮來不及確認戰果,他拖著大炮掉頭就往後撤,後面有樊二楞鄭義等急吼吼地上來準備發射第二輪。要打得和銃兵一樣快,這是將軍的命令,所以炮兵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沒有。
前面還有六排銃兵,陳大炮剛把火藥填好就得到了新命令。
“炮兵上實心彈!”
鑑於一百二十步內已經沒有能站起來的敵人,吳開先讓銃兵退後,讓炮兵延申射擊。
...
金兵後排的巴牙喇兵和騎兵還在被前排死兵和短甲兵肢體不全的全數躺倒而震驚的時候,二十發三斤重的鐵彈已經先後呼嘯而至,三斤重鐵彈的威力可不是一兩重的鉛彈威力可以比擬的,鉛彈只能打穿兩個人或是打死一匹馬,鐵彈打爛四五個人都是小菜,碰到地面彈起來還能繼續敲斷人和馬的腿骨。從對面可以清晰的看見鐵彈在金兵叢中衝開的通道,鐵彈過後,好似一堵牆的金兵立馬變成了梳子形。後金兵中的死兵早已喪膽,他們掉過頭就走,金兵督戰隊二話沒有,立即就放箭把前面幾個射倒,後面的一看又拖著篩糠的兩腿站回隊伍裡。
阿敏倒吸口涼氣,看來莽古歹說還有幾支南兵野戰是硬茬是真的,這回真得動真格的了。
...
“銃兵,跑步上前一百步再急速射!”
“輔兵上前給地下補刀”
“炮兵上葡萄彈”
“長兵手伴隨衝擊”
整個大陣都在運動起來,踏著敵人的屍體前進,步兵倒是沒有什麼,炮兵可以麻煩多了,晃晃悠悠地碾過去陣形都要亂了,陳大炮下令八個兵一起抬著大炮前進,這一下就解決了問題。
...
阿敏現在感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