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全軍而返

天啟十年(1630)九月十九日,秦吳兩軍攜大淩河軍民陸續抵達遼澤南部的龍狼坨碼頭,隨著將士們的到達,一艘艘官船民船滿載人員物資向南方趕去,船工們汗流浹背,不停地撐篙划槳,把人員物資送到大船上,大船人滿後即駛向覺華島。

大隊人馬穿越沼澤而行,最大的困擾便是道路泥濘難行和蚊蟲叮咬,好在吳開先事先帶了一些人探查,提前做了準備:輔兵們把蘆葦茅草捆紮起來製成大批葦扎,放在水深處,便能供人踩踏通行;每十人發繩子一條牽引而行以防人落入泥沼;用圓木在兩旱地間搭設橋樑;為了運送炮隊,特地徵用了百餘條舢板以供人拖行;將揹包用油浸過,將彈藥放入其中以防火藥受潮,炮隊用的火藥桶也多刷了幾層桐油;為防蚊蟲叮咬,便讓人把泥沼塗抹在臉上身上,雖然味道很不好聞但確有效果,這是張翼輔提供的,此外他還指出了一些便捷通道。在這些措施下,沼澤未對大軍進出造成不可通行的困擾。在撤退時,吳又留了輔兵用撓鉤、鐵耙和草叉破壞了既有通道,使得追擊金兵舉步維艱,後來因漲水追兵便知難而退了。

漲水也不是全無好處,比如陳大炮等便可用長蒿推動舢板在水中穿行,惹得其他在水深過腰的泥水中蹚行的步兵羨慕不已。吳見既可行船便讓碼頭派一些小船進入沼澤幫忙運送輜重傷病員,此舉也加快了行軍速度。

近五萬人在泥沼中跋涉一夜頗為辛苦,好在完成了戰役任務心裡高興,故而大家都沒什麼怨言。途中飢餓便以事先準備好的光餅充飢,困了累了也有官長敦促幫忙,大軍最終全部安全返回。

到了覺華一清點,原有兩萬大淩河軍民共救出來一萬六千零五十七人。紀用在搖搖晃晃的船上就寫好了奏章,得知人數後就填上預留空缺,準備一下船就催快馬奔向京師報捷。

為救出大淩河軍民,大明方面付出的代價屬實不小:其中寧遠保衛戰前後戰損近四千,關前四所和歡喜嶺山海關保衛戰戰損近萬,護國軍渡海攻擊耀州牛莊也損失近千,盧象升標營劉秉忠車營與後金軍鏖戰損失三千多,大淩河城西驅逐莽古歹損失六百餘,沼澤中陷地死溺水死也有上百人,人數得失尤又過之。但是此次救援雖然如在刀尖上行走,但一城軍民沒有淪陷於敵手,不會有此消彼長的結果,另外計策運用得當,左路軍誘敵離開訊地,右路軍猶如火中取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番不再像之前一樣由後金單方面掌控戰略態勢,這對大明的軍心士氣民心都有很大的提振,此項便不可以人數錢財來衡量。反觀後金這邊,原定圍城打援方案沒有起到期望中聚殲大明主力部隊的效果,重兵集團在寧遠和山海關都沒能開啟局面,被護國軍偷襲後方一把還損失不小,但是阻止了大明對遼西地區進取的步伐,後金對此結果也是滿意的。此役之後,明金雙方都在舔舐傷口,暗中積蓄力量,攻守形勢較己巳之變時已悄然變化了。

在船上陳大炮找個機會又向吳埋怨說要是我們也進城就好了,大淩河城裡的好東西至少也能帶一些出來。吳開導他說部隊是實現戰略目的的不是做生意,不能破壞事先商量好的戰役目標。只救人不拿東西因為兩點,一是因為時間有限,泥沼難行,沒有足夠的力量運送重物;二是因為如果把大淩河搬空,金兵一無所獲必會窮追不捨,戰場遺留物資也是遲滯敵人的一個手段,這還是向陝北流寇學到的。而且作戰不能捏著一個看著一個,這樣容易顧此失彼,錦上添花可以,腳踏兩隻船也不行。吳還說作為一個戰場指揮官要學會預判形勢,衡量得失,不是光把炮打好再加上武藝好不怕死就夠了的。

陳大炮聽得迷糊,直說將軍這種事我這腦子也想不通,我還是你怎麼說我怎麼幹得了。

吳開先聽了心裡直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