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傳庭出山

天啟十年六月一日,山西代州。

孫傳庭正在家中看書,忽然門房來報有貴客到了,孫出來一見,原來是在永城為官時結識的吳開先和白師爺。老友相見都很高興,寒暄介紹一番後分主客落座。

孫傳庭道:“當年我們永城一別,在下目送兄臺和幾位先生北行救國而去。不出幾年,兄臺幾番大戰威震虜膽,坐鎮北方,堪為大明柱石,又到山西陝西三戰殲滅流寇數萬,可喜可賀啊。”

吳開先道:“孫兄謬讚,在下愧不敢當。我軍調動路過代州,想起故人在此,特來拜訪。幾年前和兄一席談話,我收益匪淺。今看兄臺雖安坐家中,對天下事仍是瞭如指掌。如今朝廷氣運漸衰,旱水蟲災,種種迭見,流賊叛匪,處處嘯聚。不知兄臺有何高見可教我等?”

孫道:“說教太過,事情都是將軍自己辦成的,又哪裡用得著我教,將軍也太愛說笑。我只談談自己的想法,如今北方有將軍及盧督師秦將軍坐鎮,建虜雖勢大終究不過是秋日霜露。但甘陝流寇又起,三邊總督楊鶴乃書生也,又過於婦人之仁,一味招撫,必不成功。”

吳道:“哦!嗯。以兄臺所見,又該如何應對?”

孫胸有成竹道:“今九邊烽煙不熄,饑民滾滾如潮,究其本源,仍因乏食之故。若百姓碗中有飯,身上有衣,又怎會被妖言蠱惑幾句腦袋一熱就起來造反?若人人皆有食有衣,朝廷糧稅自能如數繳納,士卒們自然衣食無憂,枕戈待旦,又何懼東西虜犯邊哉?我中土九成人口為農民,他們從來信奉'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信條,如遇萬曆般好年景,那人口便會大規模增加直至超過土地承載之極限,如若不幸又遇極旱少雨之凶年,那麼龐大的人口便會成為嚴重的負擔,壓得整個帝國都喘不過氣來。土地產出減少,乏食的人增加,朝廷亦無力賑濟,他們面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存困境,又不願自填溝壑,就必然會鋌而走險了。流寇就來自他們,這是張角瓦崗黃巢之徒的肇始,更是歷朝歷代迴避不了的夢魘。”

“以旱災最為厲害得陝北為例,地方督撫大員事理不明,竟以撫為正招,一味向朝廷索要錢糧,朝廷又不生產錢糧,處處伸手哪裡還有存貨?朝廷在東北還要應付建虜跳梁,在西南要平定安奢之亂,內地各縣因災害欠繳減免稅收不上來,好不容易擠出幾萬兩銀,怎奈饑民眾多,米家騰貴,一兩賑災銀僅支得三口之家十日,之後便又乏食,再討不得便又會重抄舊業,所以降而復叛,久撫不平。在我看來,此並非撫,乃是掏空朝廷所積不多之錢糧養賊也。”

“饑民如蝗,對他們來說,肚飢要食便是天地間至大之理,已全然不可用人倫綱常道理約束之。只有透過非常手段大量減員,徹底緩解人多地少的根本矛盾,大明才能重歸平衡!”

“這道理初聽上去貌似太狠,但細思之下必能認同,割去體內毒瘤總比危及全身要好,哪怕因此割去一些好肉也值得。這理其實不深,朝中大人大多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敢主張,怕當出頭鳥召來惡名,被言官構陷。但我孫傳庭敢講,而且敢做,殺流寇血流漂杵總好過全國淪亡。”

“如今天下之勢,好比置三倉鼠於大缸內,若給足食糧,三鼠必相安無事,即無血緣關係亦親如一家;若只給一鼠果腹之食,三鼠必相鬥而死,僅最兇狠者存之,三鼠即本父子兄弟亦不可免!如今觀之,建虜最狠,流寇亦不下之,他們完全沒有包袱,儘可縱兵搶掠錢糧,裹挾青壯為奴為兵,等他們飽掠而去,大明不僅稅收無著落,還要賑災撫卹,包袱是越背越重,遲早一天會被壓垮。”

“但是我想,大明必須要狠起來,否則不會有出路,那些土地承載不了的人口是註定活不下去的,如果不主動消滅他們,他們便會去搶掠其他人的產出,裹挾更多青壯,會造成土地的進一步荒蕪和流寇數量的再增加,從而使危局更危。”

吳與白師爺相視笑道:“如此看來,兄臺是願意出山拯救大明危局了?”

孫傳庭道:“是也,如今天下危機四伏,再不可坐視。我打算再出仕為官,為大明盡一份微薄之力。”

吳笑道:“甚妙甚妙,我等來此就是為此,既然孫兄決意出山,我自當鼎力相助。”

孫道:“吳兄欲為我說項乎?”

吳道當然,孫又道:“吳兄厚意在下心領了,如今兄臺坐鎮邊疆,為我說項恐遭彈劾,結黨乃官場大忌也,文武勾結更是如臨雷池。我還有些故交,不如還是自己來最好。”

吳點頭道:“還是孫兄考慮周全,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以孫兄高才必能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