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年三月一日,京師紫禁城文華殿。
這是第二次進宮,吳開先就沒那麼拘謹了,他和盧象升秦良玉進入主殿的時候,兵部的王在晉、徐光啟和孫承宗都在等著了,幾人相見施禮後,天啟帝也到了。
一見三將,天啟帝先開心笑道:“三位將軍仗打得好啊!一戰殲敵近四千,擊斃敵大酋一人。真是可喜可賀啊!若能多打幾次這樣的仗,何愁建虜不滅乎?”,聽罷大笑,眾人也笑。之後盧秦表示這都是吳將軍規劃得當,部隊戰鬥力強,首功非吳將軍莫屬。
吳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到:“兩位將軍過謙了,吳某愧不敢當。每戰皆是盧督師排程有方,秦將軍如中流砥柱,我部之功忝陪末座。此戰我軍與建虜鑲藍旗陷入苦戰,正是秦將軍及時護住我軍兩翼和後路,盧督師又遠途奔襲封堵敵人退路,加上戰地狹窄,敵人進退失據,故有此勝。每戰是三軍合作之力,吳某豈敢貪功.”
天啟道:“三位都不必謙虛,三位都是朝廷柱石,朕之肱股。朕已將公侯之位虛席以待,希望三位再接再厲,早破建虜。”
天啟又讓取出三幅大型畫作,說道:“有人建議朕上太廟祝捷或是在京城遊行慶功,朕以為此番建虜入寇,敵我整體戰損比還是有些懸殊,不宜大張旗鼓張揚宣傳,因此只是把敵酋屍首、俘虜、敵人旗幟和割取的耳朵給了諸藩觀看。朕已經命人把廣渠門之戰,遷安之戰,風暴谷之戰和京觀谷之戰製成畫作了,來日要放在武英殿上給三位表功!”說罷天啟帝讓中官取出四幅畫供眾人觀看。
吳只見畫作精良,畫工細緻,細節栩栩如生,讓人驚豔,突心生一計。而盧秦等知一進武英殿便是要封侯伯之位,深感皇帝厚望之重,連忙行禮謝恩,吳見二人如此連忙跟從。天啟道不必多禮,三位愛卿快坐,此番有要事相商。
待盧等坐定,天啟帝說:“鑑於東虜日益猖獗,關寧方面想重修大淩河堡和右屯,作為大軍進討的前進基地,請問三位怎麼看?”
盧象升知孫為薊遼督師,便問道:“請問孫閣老,大淩河右屯離遼瀋尚遠,是否還需收復廣寧?”
孫承宗道:“正是,待兩城穩固後,自當再取廣寧。”王在晉聽罷哼了一聲。
盧象升又道:“那麼請問閣老,進討大軍何在?”
孫承宗說:“正想派在座盧督師及二位將軍前往。”
盧象升道:“閣老恕我冒昧,如果我三軍有能與建虜主力決戰之力,建虜進擾京畿時就打了,何必等到進佔廣寧之後?如果貿然出擊,恐怕又要步劉之綸後塵。”
孫承宗臉色稍變,王在晉見之道:“從大淩河到三岔河現在為明金棄地,進佔守之易如反掌,也容易提振朝野士氣,但其實傷不到建虜根本,徒賺虛名爾。建虜懈怠不來還好,若建虜大舉來攻必被圍孤城,若如此悔之晚矣。我和盧督師意見相近,認為無平遼之力不足以佔廣寧。目前我朝敢與建虜野戰兵力合計也就三萬人不到,建虜稍事動員便有十萬騎,是以不足以匹敵建虜,當前切不可以採取攻勢。”
孫承宗道:“我也知道不足以野地浪戰,只是先佔據兩城,待關內兵練成再進擊。”
王在晉反駁道:“我朝在距瀋陽十日之地修葺城郭,厲兵秣馬,建虜怎會坐視?如果其出動大軍圍攻,我軍救是不救?若去救則正中圈套,不去救又會坐視守城官兵淪亡。”
孫承宗道:“關內調集大軍全力相救,未必不能救之。”
王在晉怒道:“戰陣之事哪有未必?貿然築城進擊,一萬守軍,兩萬野戰主力一戰而亡。皇上還有何家當銼建虜兵鋒?”
孫承宗也大聲道:“國家重金養軍正是要其奮力擊賊,若總龜縮關內,幾時能滅虜?”
王在晉更怒道:“滅虜滅虜,現在哪有滅虜之力?戰陣不是憑血氣之勇就能成功之事,朝廷今日好不容易攢下三萬可戰之兵,絕不能再白白送掉!”
徐光啟一看又吵起來了趕緊打圓場,天啟說:“兩位莫要再爭執不休,請稍歇,朕要問問秦將軍和吳將軍什麼意見。兩位將軍,今天請務必直抒胸臆,千萬不要有顧慮。”說罷天啟先瞅向吳開先。
吳開先於是說:“前番建虜入關,心知難以久佔關內之地,其劫掠人口財物還在其次,主要目的是尋殲我朝能戰之軍,多殺傷我朝有生力量,如此多次往復,直到我朝無力最後分崩離析,有如蒙古滅金之戰略。其在關內時,我等以堅城山地為依託,避實擊虛,尚可一戰。如果敵圍大淩河或右屯打援,佈下羅網以待我等,遼西走廊狹窄,大軍難以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