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過的內容不能忘得太多,就當是複習舊知識。
耳邊傳來孩子們整齊的讀書聲,給人一種沉浸其中的感覺。
梨子和桃子各自摘了一堆熟透的果子,挑的是那種甜度最高的。
他們將果子鋪在洗淨的石臼底部,再用木頭用力壓榨,果汁就順著木頭流淌出來。
這木頭是現找的,比石臼的孔洞稍小一些,臨時決定做果汁,否則還能設計得更合理些,至少不必每次榨汁都把木頭拿進拿出。
除了這一點,其他都還順利。最麻煩的就是每次榨完都要清洗一遍,這是石臼的侷限性,本來就是為了榨汁,只能算是個兼職的。
籃子也派上了用場,宋遙選了一個最細密的來過濾果汁,大部分果肉都被擋住了,剩下的那點也不影響口感,如果直接喝的話,反而更美味。
果汁全部榨好後,宋遙盛了兩碗給大家品嚐,沒想到最愛的還是部落裡的老人——狼煙。
狼煙的牙齒已經掉了幾顆,平時吃東西都挑煮得最爛的,至於硬果,即使熟透了他也咬不動。
榨成果汁後,他就不用擔心了。見狼煙喜歡,宋遙特意又給他盛了一碗。
雖然七十歲的人已經很少見,但狼煙也不記得自己到底過了多少個冬天。
從他的狀態來看,年紀確實不小了,但宋遙還是儘量滿足他的這個小喜好。
兩大盆果子榨出來的果汁只有多半盆,大概十來斤。
接下來,宋遙開始熬糖,要把果汁裡的水分蒸發掉,留下糖漿。
熬糖和熬鹽不一樣,得用文火慢慢熬,還得不停地攪拌,防止糊底。稍微有點糊味,整鍋糖漿的味道就會受影響。
水分越來越少,攪拌起來也越來越費勁,果汁變得越來越稠,到最後幾乎攪不動了。
宋遙知道,糖漿已經熬得差不多了,最後只剩下一小鍋。
幸虧他及時換了個小鍋,不然肯定糊了。
宋遙想到,這時候要是加點乾果進去,攪拌均勻,就能做出切糕。一想到切糕,他就想起那個大叔,用一口“地道普通話”說:“建玲那麼有錢,流什麼淚呢……”
雖然切糕做不出來,但部落裡有山楂樹,以後可以試著用山楂裹上糖漿做糖葫蘆,這可是老少皆宜的小吃。
去年摘的山楂都用來冬天吃了,因為山楂偏酸,大人不太喜歡吃,只有小孩才吃。要不是宋遙一直強調大家吃飯時要吃點山楂,很多人都不願意碰它。
宋遙相信,糖葫蘆一定能改變大家對山楂的看法。
糖漿煮好後,便得耐心等待它慢慢冷卻,遺憾的是沒有模具,只能待它冷卻後,一點一點地敲碎。
這情形讓宋遙想起了小時候貨郎叫賣麥芽糖的情景,那貨郎挑著兩筐糖,穿街過巷,孩子們拿著零錢或小物件換取幾塊糖。
宋遙那時能上學已屬不易,哪有閒錢買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吃,自己偷偷地咽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