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都年紀大了,但搬一盆水對他們來說還是小事一樁,尤其是狼巫,身體還很狼健朗。
搭建豬圈的任務對三個人來說確實有些吃力,於是宋遙決定把狼健和另一個俘虜也編入隊伍。
他望著砍伐下來的木頭,加上之前準備的,應該也足夠了。
宋遙便讓大家先將木頭搬到豬圈選址處,檢查一下數量是否充足,相比起砍木頭的勞累,這活兒算是輕鬆的了。
木頭依次排開,宋遙粗略估算了一下,覺得數量應該足夠。
建豬圈的步驟還是老樣子,先挖一條溝,不用太寬,但要足夠深。
總共不過十米左右的長度,五個人合作,不到兩個小時就挖好了。
溝深半米,寬三四十厘米,如果不是因為寬度不夠就無法繼續挖掘,速度還能更快。
這麼深的溝,把木頭插進去非常穩固,困住野豬肯定沒問題。
這次他們沒有采用狼健兔子圈那種打孔、打樁的方法,主要是因為木料太粗,不好往下釘,而且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把前端都削尖。
雖然那種方式更牢固,但宋遙覺得只要把土夯實,應該也不會差太多。
忙碌中,他們已經到了中午,一上午的勞累讓大家都需要休息。
回到部落,狼巫和狼煙正在煮第二批食物,鍋裡的鹽已經結了厚厚一層,他們沒有急著收集,而是先搗散,放在陽光下繼續曬。
這一次的水量充足,製作的鹽分顯得格外厚實。
水分沒有完全煮幹,但這不要緊,曬一曬就好。
稍作休息後,宋遙起身繼續他的工作。
今天一定要把豬圈建好,接下來還要挖山洞,搭建棚子,這些都不是輕鬆的活計。
他將木樁一個個嵌入挖好的溝裡,再填入碎石頭固定,因為空隙太大,只用土是不夠牢固的。最後,宋遙用土填滿縫隙,用木錘子夯實,直到豬圈穩固到幾乎無法動搖。
花了比挖溝還要多的時間將木樁固定好,大部分時間都在搬運石頭和夯實土層。
不過,這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這個豬圈應該可以用上幾年。
建好豬圈後,宋遙發現原來的材料竟然足夠用,根本不需要拆除。
不拆除反而更方便,一旦拆了,管理野豬就會變得困難。
想起之前為了制服那頭大野豬,他們六個人在筋疲力盡後才成功。
接下來,宋遙計劃挖一個山洞,主要是為了避雨和冬天禦寒。
洞不需要太深,因為外面還要搭棚子,一米多深就足夠了,高度半人高就行,太矮了不方便挖掘。
洞口就設在中間,所以需要拆掉一些原來的木頭,至少要能讓一個人透過。
然後再用木頭擋一下,防止野豬突然衝進來。
宋遙簡單交代了挖掘的大小和深度,便讓狼健帶著那兩個俘虜開始動手,俘虜們自然是要賣力氣的,而宋遙和狼匠則忙於搭建棚子,兩項工程同步進行,兩邊一起動手。
搭建棚子還是遵循著實用為主的原則,給野豬建造的住所不求美觀,只求堅固。
這次改用四根柱子支撐,棚頂除了用竹子搭建,還額外鋪上了一層乾草,確保雨水完全無法滲透。
宋遙用柴刀將木頭砍成一級級的小臺階,再將竹子剖開並排擺上去,但因為沒有釘子,用木頭楔子固定又太過繁瑣,於是他想出了一個簡便的方法:在竹片的兩端固定好,中間用竹片壓住竹子,這樣就能穩固了。
等到棚子搭建完畢,洞穴的輪廓也顯現出來,半個身子都能鑽進去挖掘,時間把握得恰到好處,這樣還能在外部繼續施工。
棚子採用四柱結構,兩根柱子在牆根,外面再加兩根,洞口上方還要開兩個洞,以便將棚子的木頭塞進去,增加穩定性。
幸虧選址時選在了這片土坡旁,否則這片土地根本挖不動。
挖掘洞穴時,雖然只能使用部落裡的骨頭工具,但勉強還能應付,湊合著也能用。
土坡上的洞相對容易挖掘,不一會兒就能完成,但下面的洞因為要挖得更深,所以進度反而更慢。
一個小時後,宋遙成功搭建起一個防雨遮陽的棚子,外觀看起來還挺不錯。
他打算在野豬們的生活區域裡,弄一個專門的娛樂區,因為野豬似乎特別偏愛在泥地裡打滾。
既然如此,宋遙心想,這裡也不能缺少這個樂趣,說不定這些野豬最初就是衝著泥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