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落,第一件事就是把兔子安置好。
兔子的數量終於上雙了,看來加把勁,今年的數量能衝破二十個,甚至更多呢。
安撫這隻兔子的激動心情,這就是狼健的任務了。
然後就是處理這些採來的地皮菜,這菜味道不錯,但清洗起來可真是麻煩。
葉子縫隙裡全是泥土,洗起來特別費勁,洗這一盆菜的時間,比摘菜的時間多了一倍還不止。
宋遙還發現,部落缺少一樣好東西——菜籃子。
沒有這東西洗菜,簡直就是在受罪,就算在河邊洗,也要時刻擔心菜被沖走,在部落裡洗又洗不乾淨,還特別費水。
現在部落裡連斗笠都能製作出來了,那麼一個洗菜籃的製作肯定不在話下,這不僅能提升生活質量,還能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真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
晚餐,吃的是兔肉燉地皮菜,兔肉鮮美,搭配地皮菜更是美味可口,大家吃的是津津有味,肚子圓碌的。
貢獻最大的旺財也得到了應有的獎賞,它捕獲的兔子的一半都歸它所有了。
平時都吃不到多少肉,大多都是骨頭,這次能吃到這麼多的肉,真是讓人滿足了口福。
休息了幾天之後,今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天氣晴朗,生活又要恢復到忙碌的狀態了。
該狩獵的去狩獵,該採集的去採集,該捕魚的去捕魚,大家都按照自己的分工忙碌著。
宋遙,就是那種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做的事情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結合部落的情況,無論是搞發明還是找東西,都很隨意。
現在,其他的生產活動都在有序進行,接下來就要把腦袋裡的那些小發明給“實現”出來,比如蓑衣、籃子這些小玩意,雖然看起來平時沒什麼用,但真正需要的時候,卻離不開它們。
宋遙和狼匠合作無間,狼匠在部落裡編織籃子,憑藉製作斗笠的經驗,編籃子的過程對他來說並不算難。
只是,籃子的耐用性還需加強。
宋遙提議用竹子代替藤條,以提高籃子的使用壽命。
部落的籃筐都是用藤條編的,時間一長容易變脆,稍有不慎就會斷裂。
宋遙心裡有數,知道如何改進,但既然沒有桐油,那就只能更換材料。
用竹子編成的籃筐,不需要太多養護也能持久耐用,即使在塑膠製品氾濫的現代,竹製籃子在鄉村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個質量上乘的竹籃子,用上十來年也不成問題。
宋遙帶著兩個俘虜,北大和北小,名字隨便取取就算了,三人一起去採集茅草。
現在部落周圍找不到其他材料,稻草得等到水稻成熟才有,只能先用茅草代替。
茅草容易找,小河旁邊就有很多,長得也都很茂盛,用來製作蓑衣再合適不過了。
宋遙拿起柴刀專心致志地剖著竹子,宋遙則握著工兵鏟,盡力適應這種工具。
北大和北小的情況更為糟糕,他們只能用石刀砍茅草,不過茅草倒是容易對付,即使一時砍不斷,稍微一掰再用石刀一剜也就行了。
眾人動作麻利,不久便收集了一大捆材料。
這些應該足夠今天的實驗了,多了反而浪費,好在離得近,要用的時候隨時可以再來砍。
狼匠製作的籃子與後世的大致相同,宋遙把自己記憶中的籃子形狀詳細描述給了狼匠,雖然難以做到百分之百的相同,但七八分相似還是可以的。
籃子的形狀類似一口鍋,底部因此省去了箍圈。
這是第一次嘗試,狼匠選擇了較為簡單的形狀。
宋遙帶著北大、北小回到部落時,狼匠的第一個作品已經接近完成,他正在做最後的收口工作,也就是將排列好的竹篾格子箍成鍋狀。
這個方法宋遙並不熟悉,完全是狼匠自己摸索出來的。
看起來簡單,但這個籃子也有明顯的缺點,一個人操作起來並不方便,而且收口處的竹篾必須較寬,否則邊緣不整齊,下面的竹篾很容易就會露出來。
盯著狼匠和自己勉強編出的竹籃,心裡五味雜陳。
外觀上差距不大,但質量明顯不過硬,稍一用力就可能散開。
儘管如此,第一步已經邁出去了,需求並不迫切,可以慢慢來。
討論了竹籃的問題,一致認為籃底必須加固,而且收口的設計也需要改進。
決定採用類似斗笠的收口方式,讓竹環更穩固,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