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鋸齒鐮刀

飯後,大家本該休息片刻,畢竟現在天氣炎熱,站在陽光下不出一會兒就大汗淋漓。

上午大家已經戴上了斗笠,否則真的難以忍受。

中午正是避暑的好時機,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午休的習慣,於是他們便拿起鐮刀,開始打磨起來。

整個中午,山洞裡都是鐮刀摩擦的聲音,讓宋遙也難以安睡。

睡不著覺的宋遙在思考,為什麼部落的鐮刀這麼容易損壞。

雖然是用石頭打造的,但自己應急用的也就算了,大部分鐮刀,尤其是以前他們自己磨製的,都是用鵝卵石一點一點磨出來的,按理說不該這麼不經用。

他琢磨著,是不是外形的緣故?按照他對農具的瞭解,鐮刀不就應該長這樣嗎?

今年還算好,畢竟稻子沒多少,下午也就剩下最後半畝了。

工具修好之後,估計割一個時辰都不用就能收工。

但是明年呢?後年呢?

隨著部落種植的水稻越來越多,現在這樣的工具肯定不行。

三四畝地還能應付,要是以後擴充套件到幾十畝,那不得花費好幾天時間。

看來設計確實存在問題。

畢竟,華夏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收割工具肯定不會是隨隨便便磨磨石頭那麼簡單。

宋遙左思右想也沒有頭緒,加上晚上一直被這件事困擾得睡不著,索性就去找狼匠商量商量。

宋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狼匠,結果倆人都陷入了困境。

狼匠按要求做事情還行,偶爾還能有些新點子,但一到創新就束手無策。

倆人對視了半天,也沒想出解決的辦法。

既然想不出來,那就動手試試吧。

鐮刀這個思路應該是沒錯的,畢竟這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形狀上肯定沒問題。

我拿起一把重新打磨過的鐮刀,試著割那些運回來的水稻。

就像早上給大家演示的那樣,割一點還挺順暢。

但問題又來了,如果割得多一些,力氣不夠大,石鐮很容易就會打滑。

發現問題卻束手無策,這種感覺確實讓人不好受。

鐮刀的外形看似沒問題,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我轉頭一看,狼匠那傢伙像個木頭人一樣蹲在那裡,也不知道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當初給他取名叫狼匠,就是希望他能擔起木工的大任,結果現在還是得我來費腦筋,真是累人。

想到這裡,宋遙也暫時放下了煩惱,反正問題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不如讓思緒隨意飄蕩。

魯班在我國最出名的發明要數鋸子和雨傘了,兩個小故事讓魯班這個名字深入人心。

宋遙小時候也是聽著老院長講這些故事長大的。

“不如把鐮刀改成鋸子試試?”宋遙自言自語。

既然沒有其他思路,那就試試這個看起來不靠譜的想法吧,反正試試又不會損失什麼。

要把鐮刀改成鋸子,當然不能照搬後世的樣式,用石頭做肯定是不行的。

宋遙決定動手試試,找了一塊石頭開始打磨刀刃。

現在肯定做不出後世那種兩邊分開的刀刃,而且鐮刀的刃本來也只有一邊。

宋遙拿起石頭,對著它輕輕一擦,幾下就打磨出了鋸齒形狀。

用力一擦,石頭上便出現了一道深刻的口子,再經過一番細緻的雕琢,一把小鋸子就漸漸成形了。

他一下一下地刻畫著鋸齒,沒過多久,一把模樣粗糙的小鋸子就做好了。

宋遙最後又拿起磨刀石,仔細地將鋸刃磨了一遍,看起來效果還挺不錯。

雖然這小鋸子模樣略顯粗糙,但不是金屬製品確實有些遺憾,不然這可真是劃時代的發明了。

儘管如此,鋸齒狀的刃口看起來切割力應該更強,就是不知道用來割水稻效果如何。

看看天色,宋遙決定直接去稻田試試這新工具。

反正現在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而且今天這些水稻必須處理完畢。

太陽依舊火辣辣的,每個人都戴上了斗笠,或者用樹枝雜草編了個草帽,遮擋陽光。

宋遙也戴了斗笠,他在稻田裡忙碌著,其實他更喜歡這種自己動手的感覺。

部落的人紛紛下地開始工作。

宋遙則留了一小塊地,打算用他的新工具進行試驗。

現在的稻田非常規整,正好可以提供一個明顯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