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農產品市場能有多大啊,大毛這邊又不是自己不產糧食,老美的糧食就算便宜,能賣過來多少呢?
但老美那邊就一直死咬著這個條件不放,其它方面的條件都可以談,但農業方面必須讓大毛這裡放開才行。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那是因為老美政客是為了選票。
畢竟美利堅的農場主可是很強大的一股勢力,一般政客可不敢得罪他們,必須要儘可能地為農場主們爭取利益。
但王業卻明白,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的!
就如他曾經向克宮闡述的那樣,農業問題關係重大,往大了說,那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不要覺得王業是危言聳聽,這可是事實。
民以食為天,而農業早就成為了美利堅的戰略“武器”!
全世界每一次糧食危機的背後,都少不了老美的身影。
地理位置優越,坐擁北美洲最為寬廣的大片平原,再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所以美利堅的農業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再加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本土免於戰爭的干擾,美利堅早在上世紀就成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幾十年來,一直到現在,美利堅仍然坐穩這一寶座。
據資料顯示,在2005年,美利堅的糧食出口產量佔到了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25,向全球近百個國家兜售著近兩億噸的糧食!
其中以玉米、小麥、高粱、大豆這幾種作物為主。
大豆和玉米更是老美手中的“王牌”,全球70的國家都要從老美這邊進口,仰其鼻息。
要知道,這個世界一直都不是和平的,更不是人人都能衣食無憂的,任何時候,全球都會有大批的人民吃不飽飯,甚至被餓死!
二戰後,因為農業機械的大面積普及,以及雜交種子的培育,還有氮肥的使用,極大的提升了美利堅的農作物產量。
但因為國家強大,美利堅人民的收入也變高了,所以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
有錢了嘛,誰不想吃點好的啊……
於是,在日常的飲食中,大家減少了麵包的攝入,加大了肉類、禽類和奶製品的攝入。因為飲食習慣的變化,美利堅家庭日常消費穀物數量減少。
由此,麵粉等農副產品的銷售量開始下降。
一邊是產量大幅上升,另一邊則是銷量大幅下滑,那自然就會產生了大量剩餘。
糧食大量剩餘,那就會進一步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導致農業從業者的虧損、破產。
怎麼解決這些過剩的糧食呢,美利堅政壇最頂尖的那批人就專門開會商討了這件事,並且提出瞭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那個時期,老美是真正的人才輩出,政壇中也是精英雲集!
老美政客們想出來的方法是“用糧食換和平”!
那個時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人民是捱餓的,因為他們的農業可沒有老美那麼發達,加上很多地方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饑荒問題更加嚴重。
美利堅就拿自己過剩的糧食,低價甚至是無償給到那些具有“統戰價值”的國家。
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我正在採取步驟,與其他剩餘品生產國一起,重新尋找一切可行的方法,利用每個國家的各種農業剩餘品,以加強全世界和平友好之人民的福利——簡言之,使用糧食換和平。”
聽起來是不是很感動人,簡直是大愛無疆啊!
但老美的心思真的這麼好嗎?
未必!
首先,在他們賣出或者支援出去的糧食外包裝上,都會特別註明“美利堅合眾國人民”的字樣。
同時會要求當地政府印發使用當地語言書寫的宣傳語和小冊子用來說明這些食物來自美利堅。
如果只是這樣,那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也算是做了善事嘛,想要點好名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老美的計劃顯然不會如此簡單。
他們支援也是分物件的,像非洲,那絕對是饑荒重災區吧。
可老美對非洲的糧食支援卻極少,他們選擇的並不是那些需要緊急援助的國家,而是那些有利於美利堅意識形態的國家。
透過長期的支援,低價傾銷等手段,老美開始掌控了全球很多國家的糧食命脈,以及全球糧食定價權!
更是在國內建立了三大農產品期貨交易所,每一次的全球糧食危機的背後,三家交易所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