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的大軍殺入長安,一路在找皇帝的下落。亂軍說找到皇帝,便要碎屍萬段,來報董卓的大仇。李傕也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在街頭巷尾尋找皇帝,準備將其斬殺。
城市之中無人敢於勸說,但是也不想皇帝死亡,所以都是給出模稜兩可的答案。不過李傕唯獨問道一人,那人卻說:“李公追殺陛下,是要讓陛下死呢?還是要讓自己死呢?”
李傕笑道:“我手下兵馬十萬,中央軍不過幾千,怎麼可能打不過皇帝?你不要多問,如果告訴我皇帝的所在,我必然重重有賞!”
那人只是問道:“明公現在的實力,和董公相比如何呢?”
李傕說:“當然不如了,不過收拾皇帝身邊的那些軍隊還是易如反掌的。”
那人說:“強如董公,當年都被十八路諸侯打得被迫撤退長安,您現在奪得長安不難,但一旦諸侯聯軍再度打來,您又如何抵擋呢?”
李傕默然,心中明白他說的是實話,但有不想在路人前丟臉,只得強撐說:“我有兄弟郭汜,樊稠,張濟,和他們一起,並不是沒有打敗諸侯軍的可能性。”
那人冷笑道:“您之前擊敗的中央軍和呂布帶的幷州軍,之前不是也是董公手下的部隊嗎?”
李傕大驚,他也知道他們雖然為盟軍,但不過是表面兄弟而已,自己這群烏合之眾,抓皇帝容易,打敗一兩路諸侯也不難,但怎麼是天下人的對手?但自己已經反叛,也不可能再有悔改的機會,他說:“先生既然如此妙算,可否替在下指點一條明路?”
那人說:“很簡單,您只需要讓陛下昭告天下,王允一夥為反賊,您是進京勤王,這樣不給諸侯攻擊您的口實。然後吸取董公的教訓,不要行僭越之事,但是在長安把重要的官職,尤其是兵權握在自己手中,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天下諸侯,自然無一人敢來。這樣,對大家都是一個極好的結局啊。”
李傕大喜,忙問:“望知先生尊姓大名,在下必報先生相救之恩。”
那人說:“我吳懿也,其實我本來的真正目的是救陛下,陛下死了天下大亂,那不是我願意見到的。當然,能救您我也感到榮幸。”
李傕心想,吳懿此人真誠待我,不懼我的兵器救皇帝,也能準確的分析局勢,如果能拉攏為我所用,我必然能更進一步。於是,李傕命令軍隊停止搜捕,打出勤王的名號,等待皇帝接見。
見到皇帝,李傕下跪並口稱:“昔日王允呂布謀反,臣不辭萬死,特來保駕,已經誅殺賊人,陛下龍體無恙,臣甚慰。”
劉協無奈,他明明知道王允才是忠臣,謀反的是李傕等人,但無奈敵人太多,他只好給李傕等人記功,又給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各個封大官。他想著:當年董卓的時候有真忠臣來除掉董卓,希望這次也有真忠臣來救我吧。
這時李傕又推薦一人,希望獻帝授予官職,獻帝不解:“這個人我聽都沒聽過,為什麼你要推薦他啊?”
李傕說:“陛下,因為吳懿能善算謀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