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章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懂。他就是利用人們這種迷惑的心態,認為越是聽不懂的東西越是高深,這個人越是偉大,沒有這樣的道理。佛與眾生平等,都是老古佛再來。我們都是佛,我們本身就是《法華經》,就是《楞嚴經》,哪有不懂的道理啊?他也就是把《法華經》《楞嚴經》講的比天書還難,是老調重彈;哪有聽不懂的道理啊?我們就是《楞嚴經》,聽了《楞嚴經》以後,你這《法華經》的境界又會提升。同樣是見道,同樣是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天地之別。有些可以到初果羅漢,有些可以到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乃至當下像龍女那樣,妙覺。這個等級是無量的,一定要破除迷信。我們就是《楞嚴經》,師父一點你們就能破。但最簡單的《楞嚴經》兩個多小時。那個《過五關斬六將證菩提》就是《楞嚴經》的高度概括,「如是我聞」也是《楞嚴經》高度概括。根機好的人半個小時就能把《楞嚴經》搞懂。要看個人根機,我半個小時就能成就你。所以講\"能救一切眾生者\",沒有講只能救上上根機的人。

「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一切眾生離一切苦惱,因為萬法都是一念。你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你能離一切諸苦惱。再見道位你就離開了一切苦惱。不管遇到什麼苦惱的時候, 你馬上想:你是誰啊,不就是我嗎?這是幫我消業障吶,在成就我的法忍。這個法妙不妙?妙絕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你只要刻骨銘心深信,一切的萬法都是我一個念變現而已。生和死都不是我,我可以變現生、變現死,有什麼煩惱?

「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前面是講\"拔苦\",這裡是講\"予樂\"。總是沒有離開一切眾生,一法不漏、一人不捨,而且是大饒益。你想要得到什麼都可以。「充滿其願」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自在無礙。

從下面開始,又打了十二種比喻來說明《法華經》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前面是講它的地位尊貴,下面是講它的妙用殊勝。

「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這是講第一個比喻;像「清涼池」 。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心裡是不是涼快下來了?一塊石頭落地,哎呀,原來是水中橋啊!法爾如是。真明白開悟到了究竟、到了實處,是個明白人了。在禪宗裡叫大事已明,就是到這個境界。

「如寒者得火」這是第二個比喻;人到冷天是不是就需要火啊?我們在迷惑之中。所以有些人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哎呀,這就是我需要的,但我講不出來;我修行到現在就在追求這個東西,我也講不清楚,現在你這麼一講,這個東西就是我要求的東西。

「如裸者得衣」裸者:就是沒有衣服穿的人;沒有衣服穿的人走都走不出去了,來了一件衣服管它好歹往身上一披,就可以回到外面去逍遙自在了。這是第三個比喻。

「如商人得主」這是第四個比喻;商人做生意,做生意是不是就要有主僱啊?他看到一個人都希望跟他交談,這是人之常情吶,經商人不怕朋友多。「主」是主僱,不是你的主人。

「如子得母」寧跟討飯的娘,不跟當官的爹。什麼東西都可以假,沒有母親假不了。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長到十八歲以後的人,如果嫌母醜的話,那叫忘恩負義的東西。這些人一定是三惡道中來,將來還要回到三惡道中去。一個連自己的母親都不孝順的人,這種人不能成佛,連人都不能成。凡是修行人,我們都回想一下,我們從小一定是對父母最恭敬、最喜歡。以此來檢驗我們自己。連畜生都知道恭敬自己的父母,這是我們的本性。這是第五個比喻。

「如渡得船」要過河,假如要渡河了,看到一個船來了,這時他看了是不是很高興啊?如果沒有船來的話,他感到很絕望,這怎麼辦啊。第六個比喻。

「如病得醫」這是第七個比喻;在普遍規律來講,人有個頭痛腦熱時有個醫生看一看,心裡就有底,是不是?醫生就是過來人啊,他知道怎麼回事。看到醫生就好像得到了救星一樣。

「如暗得燈」我們在黑暗之中盼望的就是燈來照亮。是第八個比喻。

「如貧得寶」沒有哪個窮人不想發財。是第九個比喻。

「如民得王」我們現在太平盛世,有些不覺得對國家領導人的恭敬;如果這個國家都沒有國家主席,我們是不是一天到晚惶惶不安啊?所以我們要感恩國家主席。只要這個國家一天由國家主席,我們就能心安理得。我們有些人很浮躁,開口閉口喜歡講國家領導人的長處短處,你這是沒有教養。國家領導人由的你講,他們在操勞全國人民的大事。涉及到國土的安全、國家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