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邑皇接受大閩國的宣戰

看著邑皇的背影,邑太后心情跌入了谷底。這麼多年的皇宮生涯,她早就寵辱不驚了,可是今天邑皇太讓她意外了。

那個陽光、孝順的皇兒哪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外熱內冷、機關算盡的笑面虎。邑太后心寒了,後背陣陣冒冷風。

秋姑姑看出了邑太后的沮喪,安慰道:“太后,皇上今天只是一時情急,難免有些言辭過激。”

邑太后苦笑著搖搖頭:“皇帝沒有錯,是我錯了。帝王家中哪裡有真情,更何況他不是我親生的皇兒。我早該想到了,以往不過自欺欺人罷了。”

看著空蕩蕩的殿門,邑太后繼續說:“還記得鳳迷散的事嗎?先帝好手段。”

那段往事,無論是邑太后,還是秋姑姑,都一生無法忘懷。

老邑皇先天心臟有病,奪取皇位、勤於政務讓他心力交瘁,早早地就預料到自己不會長壽。老邑皇非常中意邑太后(當年的盧妃)的能力,這位和親公主,不僅貌美端莊,而且博學多才、有膽有識。當時的大邑朝野眾派林立,特別是老邑皇的兄弟,個個都是虎狼之輩,勢力不容忽視。自己一旦撒手人寰,年幼(輕)的皇帝,根本無法獨自一人駕馭朝野,必須有一個人輔佐他坐穩帝位,這個人最好的人選,就是盧妃娘娘。

但是老邑皇沒有立盧妃為後,讓她先生下太子。盧妃雖然樣樣出色,可畢竟是和親的公主,她的孩子,一半流的是大閩的血。大邑的江山,不能交到外族人手裡,太子必須血統純正。

所以,老邑皇選了大邑貴族之女為後,暗中對盧妃使用鳳迷散,讓皇后先生下了太子,而盧妃長時間不孕,即使以後會生下皇子,也很難和太子相爭。

老邑皇對盧妃的態度,屬於既不盛寵,也不冷落。直到太子五歲那年,皇后暴病駕崩,太子歸到了盧妃名下撫養,盧妃才被立為皇后,從此盛寵不衰。這些,邑太后也是後來才慢慢想明白的。

不過邑太后對太子一直視為己出,每日裡悉心教導,太子早早地就顯示出了非凡的聰明和能力。老邑皇對太子更是經常親自教誨,早早地為太子將來登基打好了基礎。

老邑皇心臟病反覆發作,終於英年早逝,未成年的太子登基,成為了現在的邑皇。登基後的太子,對邑太后非常尊重,邑太后也盡心盡力地輔佐邑皇,成功地粉碎了王叔們的叛逆,清除了朝廷裡的異黨,幫助邑皇坐穩了皇位。

一路走來,多少次的兇險。好在母子齊心,把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大邑國原本就物資豐富,加上政治開明,朝廷用心治理,在當今天下和大閩並稱大國。唯一不同的就是,大邑的軍事力量遠不如大閩。

大邑國地處南方,子民多清秀文弱一些,比不得北方大閩子民的健碩,更比不得大烏男子的彪悍。大邑國民天性也不好武力,更喜歡安居樂業過小家庭的日子。而大閩的國風要強悍許多,也好戰許多。

大邑對大閩,勝在資源豐富。大閩對大邑,勝在軍事強大。若干年以來,大閩和大邑的明爭暗鬥從來沒有停止過,都想爭奪天下霸主的位置。在天下人眼裡,他們是此起彼伏,輪番坐莊。

老邑皇雖然先天心臟有病,卻是雄心大志,期望有朝一日可以稱霸天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將全部希望放在了太子身上。現在的邑皇也不負父親厚望,心懷天下,希望可以有朝一日一統天下,做萬邦的霸主。

每每想到這些,邑太后既欣慰又擔憂。欣慰的是,邑皇是個有作為的皇帝,而不是整天聲色犬馬的昏庸君主。擔憂的是,邑皇野心太大,走的太急,就怕哪天會控制不了局面。

如今,邑太后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大閩的宣戰國書放到了邑皇和邑太后面前。

邑太后看完宣戰國書,面色十分凝重,於公於私她不希望兩國交戰。

邑皇倒是一臉的鄙夷,根本對宣戰的那些罪狀不屑一顧。在他看來,兩國遲早得打一仗,那些寫在宣戰國書裡面的大邑罪狀,不過都是些藉口罷了,難道大閩國想開戰,還會說是大閩自己的責任嗎?就是沒有這些事,大閩也會製造一些事端出來。

邑太后反對開戰,希望可以兩國談判講和。她覺得一旦開戰,大邑軍隊打不過大閩軍隊,那個時候大邑損失慘重,國力會大大減弱,而且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邑皇不這麼想,他認為大閩軍隊遠道而來,人困馬乏,大邑有一定的勝算。何況,邑皇一直認為大邑子民太安逸了,沒有危機感,軍隊也缺乏鍛鍊,需要打打仗,讓將士們好好歷練一番。

不僅邑皇和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