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字或飾紋;又因齊幣鑄造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民間收藏都稱其為‘齊大刀’。
“就像我們小時候見過的硬幣一樣,有壹分、貳分、伍分;其實古齊幣根據其面上的文字,也分為三字刀幣、四字刀幣、五字刀幣、六字刀幣,這裡面又以六字刀幣最負盛名;相傳當年田齊取代姜齊成為齊國侯,曾下令頒鑄“齊建邦長法化”六字刀以作紀念,所以收藏界一直有人稱,六字刀幣是中國最早有銘文的紀念幣,傳世量極其少,是不可多得的古錢珍寶!
“根據齊幣的樣式不同又分為:斷脊齊刀與不斷脊齊刀兩種,也就是在刀身、刀柄銜接處,斷開或不斷開,俗稱斷脊或不斷脊;如果要再根據鑄造方法和鑄造地點不同,那就又分:齊之法化、即墨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簟(譚)邦法化、博山刀等等,複雜的很。
“不過呢?儘管齊幣叫法繁多,出土量和存世量也多,但你只需記住一點,在所有齊刀幣中,除了帶銘文的六字刀幣外,也只有即墨之法化刀幣和譚邦之法化刀幣,出土量最稀少了;這裡面譚邦之法化刀幣,迄今僅發現殘刀頭一段,現存天津歷史博物館。
“至於其他的齊刀幣,因為出土量大或因品相差,而很少有人追捧,所以價格也就稀鬆平常了,他們當時出頭這些古幣時,不是按照枚數計算的,而是直接以斤稱的,你就可以想象的出來,當時這些古幣在世人眼裡的價值了!”。
夏健喝完手裡茶水,又幫郝運來倒滿,衝郝運來說道:“我怎麼聽說,這齊幣還是挺值錢的,而且還被列入什麼古泉50之一?”。
“切,人家那是說的存世量極少,而且品相儲存完好的,甚至是收集起了一整套齊幣,只有這樣的古幣才有收藏和買賣價值。”郝運來給了夏健一個鄙視的眼神,不屑地說道。
兩個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不知不覺已經又到了晚飯時間。
考慮到夏健的身體狀況,在郝運來的一再堅持下,他們晚上又是叫了外賣。
不過當外賣送達時,讓夏健目瞪口呆的是,送外賣的竟然不是,身穿黃衫的小哥哥或大叔,而是上身穿黃衫制服,下半身穿著短裙和黑絲高跟鞋的美女小姐姐;她竟然非常熱情地拎著手裡的外賣,敲響了夏健他們所住的房間。
這位小姐姐等郝運來開門後,手裡拎著外賣,將身體斜靠在門框上,衝郝運來拋了一個媚眼,嗲聲嗲氣地問道:“先生,您的外賣送到了,請問您還有其他需求嗎?我將竭誠為您提供任何服務!”。
夏健看到這一幕,直接暈倒在沙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