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體實現聯邦制,全體國民擁有選舉權、立法權、自治權,多民族多語言共存。
我隱隱約約的認為:瑞士的社會實踐經驗,應該可以成為地球社會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借鑑。我很久很久以來的跨宇宙的漫遊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和平是一切美好事物得以誕生和維護的基礎條件。”
嗯,接下來,說說愛因斯坦。
在瑞士的伯爾尼,為什麼會有愛因斯坦博物館?
是這樣的,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就是他在瑞士伯爾尼的專利局工作期間做出的。
那是距今100年前,當時,愛因斯坦26歲,是伯爾尼專利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這一年(1905年)他發表了5篇論文,開闢了現代物理學。
哎,我又要說,地球人啊,要重視個人的首創精神吧。
國家和社會給個人提供不受威脅和恐懼的創新環境吧。
我不知道愛因斯坦的智商有多高,但是,正因為瑞士的自由民主的制度保障,給了愛因斯坦自由思考、自由研究的環境保護和支援。
當然,我要補充一下,愛因斯坦的媽媽,在愛因斯坦相小的時候就就給了他非常寬容、鼓勵和自由的學習氛圍。
由此開始,愛因斯坦16歲自學完微積分,同年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
17歲就讀瑞士理工學院,21歲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同年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
22歲取得瑞士國籍,同年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論文,23歲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擔任辦事員。
所以,地球人啊,要建立民主制度吧,要鑽研自己選擇的事業啊,要大膽思考、創新和發明啊。
不論多大年紀都一樣,你可以的,我可以的。
哎,地球社會的公民們,請好好想想吧:如何給自己、給後代,提供一個保障、維護、支援人人自由思考的社會。
下面,我把愛因斯坦親筆寫下的一篇文章《我的世界觀》轉載給各位地球讀者欣賞(文字內容來自網路)。注: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1930年,結合愛因斯坦生命後期思想觀點的一些轉變,我對這篇文章做了一些刪節,以便反映出愛因斯坦生命後期(我更贊同)的觀點。
愛因斯坦的觀點是這樣的: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麼奇特呀!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作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儘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透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
我強烈地嚮往著簡樸的生活,我認為階級的區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後所憑藉的是以暴力為根據。
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他豬欄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科學與藝術工作領域永遠達不到的物件,那麼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
人們會清楚地發覺,同別人的相互瞭解和協調一致是有限度的,但這不足惋惜。這樣的人無疑有點失去他的天真無邪和無憂無慮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並且能夠不受誘惑要去把他的內心平衡建立在這樣一些不可靠的基礎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義。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
……
我完全明白,一個組織要實現它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