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平在得知錦衣衛截獲的密報後,臉色陰沉地坐在書房內。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冷聲道:“看來沈正華與趙青雲等人背後確有隱秘動作,不只是朝堂爭論,而是已經威脅到了我的根基。”
他轉頭對站在一旁的劉坤說道:“沈正華之流不過一群迂腐書生,但趙青雲,這個新晉進士,卻似乎是一顆暗棋。我懷疑,他就是當年李景榮的餘孽,必須儘快除掉。”
劉坤一凜,拱手應道:“大人放心,我會安排人手,密切監視趙青雲的一舉一動,伺機而動。若他露出破綻,立刻將其抓捕。”
張維平點點頭,目光閃過一絲狠厲:“不僅如此,邊疆那邊的局勢也要儘快處理乾淨。薛逸風送出的證據雖然被截下,但他們顯然還掌握了其他線索。派人去邊疆,傳令劉世安,清除一切隱患。”
與此同時,張維平意識到朝堂之上的形勢正在悄然轉變,太子的動向尤其引起他的注意。他對身邊心腹文士陸敬南說道:“太子那邊,你要多加留意。他似乎正在與沈正華等人接觸,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好兆頭。”
陸敬南輕聲道:“太子的想法早已顯露,若不加以引導,恐怕會威脅到大人的佈局。”
張維平冷笑道:“太子不過是一個書生心性,尚不足懼。我們可以暗中推動幾件事,讓他捲入一些無關緊要的爭鬥,削弱他的威望。”
陸敬南低聲問道:“是否需要讓陛下知曉太子的不滿?”
張維平搖頭:“皇帝心中自有權衡,若太子失去信任,對我們未必有利。現在的關鍵是讓太子失去民間的支援,同時將沈正華那一派孤立。”
次日,京城傳出一條訊息,某地工部負責的河堤工程出現重大問題,導致洪災氾濫,數百百姓流離失所。張維平藉機在朝堂之上大做文章,言辭犀利地質問沈正華。
“沈大人,你口口聲聲以民為本,但為何你工部治下的工程屢屢出現問題?今日的洪災,百姓如何自處?”
沈正華冷靜回擊:“張大人,此事尚在調查之中,請勿輕下斷言。若有官員瀆職,本官絕不姑息,但若有人藉機抹黑清流,本官也會嚴查到底。”
趙青雲站在堂下,眉頭微皺。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場洪災或許並非偶然,而是張維平一手策劃的陷阱,用以轉移視線並削弱沈正華的聲望。
朝堂爭論不休,皇帝最終裁決,命沈正華查明河堤工程的問題,同時責令張維平協調賑災事務。
趙青雲下朝後,立即找到許文端,與他低聲商議:“這次的洪災,我懷疑是張維平的手筆。工部歷來管理嚴格,怎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疏漏?”
許文端點頭:“張黨如今勢大,為了扳倒我們一派,必定會不擇手段。但我們若能找到洪災背後的證據,或許可以將此事反轉,削弱張黨的威勢。”
趙青雲沉聲道:“我會從民間入手,收集更多線索。許兄,你在朝中留意動向,必要時通知沈大人。”
兩人分頭行動,一場圍繞洪災的真相與政治鬥爭的較量再次拉開帷幕。
翌日,朝堂之上,張維平神情自若,絲毫未顯昨日密議後的焦慮。待早朝例行事務議畢,他從容出列,手持一封奏摺,語氣沉穩卻不失力度地說道:“陛下,微臣近日收到一份密報,言稱有人在翰林院暗中聯絡地方勢力,圖謀不軌,實為朝廷隱患。微臣斗膽,懇請陛下派錦衣衛徹查此事,以肅清朝堂風氣。”
皇帝坐在龍椅上,眼眸微眯,略帶深意地掃視眾臣。張維平的話語如同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一池漣漪,百官面面相覷,朝堂瞬間靜謐無聲。
聽聞張維平之言,沈正華面色一沉,但他很快恢復鎮定,拱手出列,聲音鏗鏘:“陛下,微臣以為,若真有此等大事,應由三法司共同審理,方能確保公正。若僅憑密報便啟動錦衣衛,恐致使朝堂動盪,百姓疑慮。”
此話一出,張維平嘴角微揚,帶著些許嘲諷的笑意:“沈尚書所言雖有道理,但此事關係重大,三法司運轉繁冗,恐怕難以及時制止隱患。再者,錦衣衛乃陛下親軍,其忠誠毋庸置疑,豈能讓流言肆意傳播?”
沈正華回以一禮,不卑不亢:“張大人所言甚是,只是陛下治國之道在於民心。若朝廷大肆排查,未必能穩住人心。微臣提議,不如先查明密報來源,待確認後再行處理,豈不更妥?”
皇帝微微頷首:“二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既如此,朕命三法司協同錦衣衛共同調查此事,務必速查速結,不得驚擾朝堂運轉。”
朝堂散後,張維平回到府邸,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