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罵名也要風風光光的把親事辦了。
若是官家沒有提及,散朝後兗王也會將官家已經知道此事的訊息散佈出去,兩家沒有別的選擇。
英國公強定著心神,俯身聽著官家的話。看著側首的忠敬侯鄭駿,鄭家的嫡長子。自己的女兒就是要許配給他的幼弟,鄭家的小兒子鄭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由於昨日的流言蜚語,原本退朝後就要去鄭家商議婚事的英國公,如今面對官家的詢問,站在大殿上竟然一時語塞了。難道要告訴官家,自家即將和鄭家結親,陛下您聽到的那些都是無稽之談?官家如此篤定地開口,沒有詢問張口就要添箱陪嫁,自己還如何開口?
只要英國公在朝堂上說出此話,不等下朝,自家閨女的清譽名聲就算徹底毀了。更何況此事能傳到官家耳中,必定是哪位貴人在背後搗鬼。英國公又怎會不懂,不過是有苦難言,有口難開罷了。
此時鄭駿低著頭,抬眼瞄了一眼英國公後,便將頭低得更低了。英國公自然明白,看來兩家的婚事算是黃了。
朝堂上其他大臣,則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齊牧、柯政等一干重臣都是揣著手,捧著笏板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邕王和曹倫見狀,一個眼神看向御史臺延大人,延大人心領神會,立馬站了出來。“陛下,微臣進諫,英國公府與盛家結親實在不妥。英國公乃是國之柱石、武將之首。樞密院都承旨盛長栒盛大人,進士及第,一甲頭名的狀元。兩家門不當戶不對,請陛下明察。”其言下之意,就差把文武不結親的潛規則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
邕王和曹倫對視一眼,二人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讓延大人站出來反對,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醒在場的眾多清流文官集團,本該為爾等表率一體的狀元郎,攀附權貴高門結親武將之首,成了你們的恥辱,以及背棄你們的事實。
延大人身為御史臺言官,他其實就代表了清流言官,由他站出來諫言,不管結果如何,盛長栒都是眾矢之的,連帶著英國公也會被人鄙夷。
:()知否之盛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