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九年八月十九日。
也就是謝康年稱帝后一個月。
期間,卓永旺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向謝康年方面下達了多次交涉通牒與最後通牒,責令其退位並自裁謝罪。
這種措辭嚴厲到要直接讓謝康年以死謝罪的通牒一看就知道這特麼根本就不是衝著“平事”來的。
而謝康年則是針鋒相對的以大乾第五十位“正統”皇帝的身份將以卓永旺為首的討逆軍定性為了大乾叛徒!
並且,直接以大乾皇帝的名義剝奪了卓永旺五省大都督的職務。
順帶著還向討逆軍陣營隔空喊話——說什麼主動投誠者概不論罪,倒戈一擊者重賞封爵!
當然了,雙方都知道這些相互之間的口水戰最大的意義只不過是為己方的開戰準備在製造時間而已。
畢竟,誰都知道——這場大戰在不分出勝負之前是絕無和談停戰之可能的!
最終,經過整整一個月的軍事準備,以卓永旺為首的討逆軍選擇了在八月十九日誓師討謝。
卓永旺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正式下令討伐謝康年。
並以卓永旺的五省聯軍為主力,兵分三路向帝都挺進。
而謝康年一方也早就做好了應對準備。
此次,由十六省軍閥武裝組成的討逆軍集結的總兵力超過了60萬。
謝康年這邊調集的軍隊數量也達到了40萬。
所以,這絕對是大乾帝國近幾十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閥戰爭。
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百萬。
所以,各大報社在新聞上也將這次的討逆之戰稱之為百萬戰爭!
大乾帝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軍隊參與其中。(注:這裡並沒有將苟在幽州發展的幽州軍計算在內。)
-------------------------------------
“看來這次的討逆之戰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激烈。”
待在幽州靜觀其變的沈墨申剛剛檢視了來自大乾各地的情報匯總後,沈墨申不由露出了一絲意外之色。
“卓永旺這邊還真是下了血本了。”
“連他的坦克部隊都給派上去了。”
“聽說,討逆軍出征討謝的部隊中還隨軍跟著沙羅人與夷國人的軍事顧問。”
沈墨申一邊說著一邊盯著眼前的作戰沙盤上仔細研究著局勢。
作戰沙盤上擺著的正是根據得到的情報資訊標註的交戰雙方的軍事佈局圖。
“來勢洶洶!看來卓永旺想要一上來就以壓倒式的優勢給謝康年這邊來個全面碾壓。”葛大強一副吃瓜群眾的模樣:“很顯然,謝康年也是這樣想的。”
“謝康年在討逆軍的三個進攻主線上都部署了重兵。”
“大有正面硬剛之勢。”
“雙方都想以一場漂亮的開局來完成首戰。”
“現在看來,這場仗的變數還是蠻大的”
“我是真沒想到——雙方這次竟然會這麼剛!”
“確實讓人有些意外。”沈墨申一邊看著沙盤一邊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沒想到,這次雙方竟然會搞出這麼大的陣仗。”
“百萬戰爭”
“不過,對於謝康年與卓永旺而言,誰能掌握前期優勢這場仗的結果基本上也就定下來了。”
這個結論是沈墨申仔細研究了大乾帝國近幾十年以來發生的軍閥大戰之後總結出來的一個規律和特點。
這個規律和特點就是——但凡是發生在大乾境內的軍閥戰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實戰戰例基本上都是一戰定勝負。
如果你好好了解一下大乾軍閥的交戰記錄,你就會發現一個令人很是吃驚的規律——大乾帝國大大小小的軍閥相互之間打了好幾十年,基本上就沒出現過逆風翻盤的戰例!
當然了,這裡所說的一戰定勝負並不是說軍閥之間的互相征伐都是交戰雙方打一仗就完事了。
而是指的是——交戰雙方誰在成規模的首戰和前期取得優勢,那對於優勢一方基本就是順風局的一路橫推。
尤其是首戰取得勝利的一方。
縱觀大乾軍閥交戰史,首戰獲勝的一方取得最終勝利的機率竟然高達了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五。
而既贏得首戰又保持住前期勝利優勢的情況下,那基本上就可以被定義為順風局了。
順風局的一方取得最終勝利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