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章 于謙與朱允炆

武當縣內。

一處小院的牆外不知何時已經被碧綠的爬山虎爬滿了整張牆壁。

小院之內的一間房屋正門大開,裡面傳來郎朗的讀書聲。

徐平安站在自己自制的講臺之上,悉心地教導著底下的孩童學習《論語》,徐妙錦則坐在這間“教室”的最後面一臉幸福地看著臺上的心愛之人。

這裡只收十二歲以下的孩童,並且不收學費,很多人慕名而來,徐平安在剔除了許多真地調皮搗蛋且無法管教的孩子之後,留下來的都是真正想要學習的孩子。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不是“有教無類”,人家可能是調皮了一點,但長大之後說不定會改變呢?

但這本就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徐平安一個人教這麼多孩童已經是很難了,更何況再加進來幾個調皮搗蛋的熊孩子進來。

古代讀書的機會本就不多,很多人家裡想學都沒錢學,既然他們不想學,徐平安也是不會給他們機會,畢竟沒有人會等著你撞了南牆之後再回來吃後悔藥。

但這也讓徐平安對命運這個東西有了更多的思考,那些被剔除掉的孩子也許到了某一刻也是想讀書的,但很顯然不是現在,人生在經歷了許多之後人才會改變,但當人真正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到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現在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但真的是自己造成的嗎?

每個人出身背景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人生遇到的事情也不同,很難說清楚這裡面的事情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真正能決定的,或者說你決定的那一刻真的是你自己的理性決定的,還是由於人生的慣性自然而然地決定了某一件事。

屋內有二十三名孩童,不是徐平安不肯多收,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的,孩子稍微大些就要開始承擔家庭任務,在他們眼裡這不比孩子“上學”強?

徐平安這裡收的都是些十二歲以下的孩童,說實話徐平安覺得自己的水平教教這個歲數以下的孩童還行,再深一些的四書五經就不行了,更別提明代還搞出了八股制度,這讓一路打仗過來的徐平安怎麼搞。

雖然收的孩子年紀都是比較小的,但卻有一個是另類。

那個孩童,好吧,不能成為孩童了,應該說是少年。

那個少年叫作于謙,前些年跟著伯父幹著行商的工作,就是把沿海的東西賣到內陸來,再把內陸的東西賣到沿海去,雖然沒能大富大貴,但也算是殷實之家。

徐平安自然知道那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少保,但他也不敢確認這個少年到底是不是那個名垂青史的于謙。

不過這個少年學習還是很刻苦的,每次與他伯父路過武當,他都會到徐平安這邊來學習,一開始徐平安還想說他年紀大了,可以讓家裡面請一秀才或者舉人當老師,但他卻搖了搖頭。

于謙說道:“家父不願為官,家中資產難以為繼,謙跟著大伯才能維持一家人的用度,謙如何還能花錢再請專人教導。”

于謙繼續說道:“聽聞先生免費為縣內孩童講學,謙實知先生乃真正大德之人,必有專長,淵學,遂來學習,以求精進,還望先生勿趕謙走。”

于謙語氣誠懇,態度真誠,徐平安也不好拒絕,於是徐平安這個小“學校”就有了唯一一名超齡學童。

雖然每次只能在武當這邊停留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但于謙卻非常努力,晝夜不倦,他的伯父也覺得此子是個可造之材,於是每次在武當這邊,他總以各種由頭停留半月才走。

這幾年徐平安也是覺得沒什麼地方好教他的了,該學的都學了,於是徐平安問道:“如今你對四書五經之解,已經遠超於我,我的建議是你回去拜一真正的名師,讓他教你科舉之法,這樣你以後才能建功立業啊。”

于謙一身灰衣,雖不至於貌似潘安,但也算是相貌堂堂,整一個文質彬彬的俊俏書生。

于謙放下書本,笑著說道:“先生,謙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年跟著大伯走南闖北,加上先生地慷慨傳授,謙覺得學到的東西遠比一般人多得多。”

徐平安嘆了口氣說道:“好好好,你說得都有理,但先生著實是沒有什麼東西教你了啊。”

于謙也是喪氣地低著頭,他也知道自己老師的學識就這麼多了,難道要到分別的日子了嗎?

這時徐妙錦走了進來,于謙趕忙見禮道:“見過師孃。”

于謙這個孩子這些年的努力徐妙錦都看在眼裡,她也是很欣賞這個願意

為您推薦